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绪论 | 第8-16页 |
一、选题缘起及意义 | 第8页 |
二、研究现状 | 第8-14页 |
三、研究方法 | 第14页 |
四、创新之处 | 第14-16页 |
第一章 “历史解释”核心素养的内涵及理论基础 | 第16-23页 |
第一节 “历史解释”核心素养的内涵 | 第16-17页 |
第二节 “历史解释”核心素养的理论基础 | 第17-23页 |
一、建构主义 | 第17-18页 |
二、人本主义 | 第18页 |
三、元认知理论 | 第18-23页 |
第二章 “历史解释”核心素养培养的内容和意义 | 第23-33页 |
第一节 需进行解释的历史内容 | 第23-31页 |
一、历史概念的解释 | 第23-24页 |
二、历史事实的解释 | 第24-28页 |
三、历史叙述的解释 | 第28-31页 |
第二节 培养学生历史解释能力的意义 | 第31-33页 |
一、对学生发展历史思维、培养公民意识的意义 | 第31页 |
二、对师生终身学习和角色转化的促进 | 第31-32页 |
三、对核心素养整体目标达成的促进 | 第32-33页 |
第三章 高中生“历史解释”核心素养培养现状调查和分析 | 第33-40页 |
第一节 学生问卷的设计说明和调查结果分析 | 第33-37页 |
第二节 培养“历史解释”素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 第37-40页 |
第四章 “历史解释”核心素养培养的教学策略 | 第40-56页 |
第一节 用历史解释方法促成解释目标达成 | 第40-47页 |
一、选用西方历史解释的方法 | 第40-42页 |
二、借鉴中国历史解释的方法 | 第42-47页 |
第二节 用适当教学法引导历史解释目标达成 | 第47-53页 |
一、用史料细节教学 | 第47-49页 |
二、用问题引导教学 | 第49-53页 |
第三节 结合中学生心理特点促进历史解释目标达成 | 第53-56页 |
结语 | 第56-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2页 |
附录 | 第62-64页 |
后记 | 第64-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