柬埔寨吴哥高中孔子课堂汉语课成绩测试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绪论 | 第11-16页 |
0.1 选题缘由 | 第11页 |
0.2 理论基础 | 第11-13页 |
0.3 文献综述 | 第13-14页 |
0.4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0.4.1 案例分析法 | 第14页 |
0.4.2 调查法 | 第14-15页 |
0.4.3 统计分析法 | 第15页 |
0.5 本文的研究特色 | 第15-16页 |
1 汉语成绩测试的概述 | 第16-25页 |
1.1 汉语成绩测试的定义和目的 | 第16-17页 |
1.1.1 汉语成绩测试的定义 | 第16页 |
1.1.2 汉语成绩测试的目的 | 第16-17页 |
1.2 汉语成绩测试的种类 | 第17-20页 |
1.2.1 按语言要素分 | 第17-18页 |
1.2.2 按汉语技能分 | 第18-19页 |
1.2.3 按教学时段分 | 第19-20页 |
1.3 设计试卷应遵循的原则及编写试卷的基本步骤 | 第20-25页 |
1.3.1 设计试卷应遵循的原则 | 第20-21页 |
1.3.2 编写试卷的基本步骤 | 第21-25页 |
2 吴哥高中孔子课堂汉语成绩测试现状 | 第25-40页 |
2.1 吴哥高中孔子课堂的基本情况 | 第25-27页 |
2.1.1 管理情况 | 第25页 |
2.1.2 教学情况 | 第25-26页 |
2.1.3 教师情况 | 第26页 |
2.1.4 学生情况 | 第26-27页 |
2.2 吴哥高中孔子课堂汉语成绩测试试题问题分析 | 第27-37页 |
2.2.1 试题形式运用不当 | 第27-33页 |
2.2.2 试题内容把握不准确 | 第33-35页 |
2.2.3 试题数量与测试时间不匹配 | 第35页 |
2.2.4 试题语料超纲 | 第35-36页 |
2.2.5 试题分值分配不合理 | 第36-37页 |
2.3 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37-40页 |
2.3.1 非学分非学历制教育 | 第38页 |
2.3.2 测试的反馈效果不被重视 | 第38页 |
2.3.3 大多教师缺乏理论培训 | 第38-39页 |
2.3.4 学生缺少学习压力 | 第39-40页 |
3 针对吴哥高中孔子课堂汉语课成绩测试设计方案 | 第40-48页 |
3.1 选用教材及确定课文内容 | 第40页 |
3.2 汉语成绩测试的对象 | 第40页 |
3.3 初级阶段汉语成绩测试设计 | 第40-42页 |
3.4 中级阶段汉语成绩测试设计 | 第42-43页 |
3.5 高级阶段汉语成绩测试设计 | 第43-45页 |
3.6 汉语成绩测试的施测形式及阅卷标准 | 第45-48页 |
3.6.1 施测形式 | 第45-46页 |
3.6.2 阅卷标准 | 第46-48页 |
4 关于吴哥高中汉语成绩测试设计的几点反思 | 第48-50页 |
4.1 结合学生特点设计试题 | 第48页 |
4.2 评分方式标准化 | 第48页 |
4.3 科学组织测试 | 第48-49页 |
4.4 注重测试反馈效果 | 第49-50页 |
结语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3页 |
附录 1 | 第53-56页 |
附录 2 | 第56-59页 |
附录 3 | 第59-62页 |
致谢 | 第62-63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以及参加科研情况 | 第63-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