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绪论 | 第9-16页 |
一、课题研究缘起 | 第9-10页 |
二、研究方法 | 第10-11页 |
三、文献综述 | 第11-16页 |
第一章 江苏高考语文科附加题概述 | 第16-28页 |
第一节 江苏高考语文科附加题的相关定义 | 第16-18页 |
一、高考 | 第16-17页 |
二、高考语文科 | 第17页 |
三、附加题及江苏高考语文科附加题 | 第17-18页 |
第二节 江苏高考语文科附加题的产生背景 | 第18-22页 |
一、本世纪初语文“新课标”的出台 | 第18-19页 |
二、语文科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的变化 | 第19-21页 |
三、2007年底江苏省考试说明的颁布 | 第21-22页 |
第三节 江苏高考语文科附加题的演变历程 | 第22-24页 |
一、全新登场阶段(2008年) | 第22-23页 |
二、平稳发展阶段(2009年至2012年) | 第23-24页 |
三、改革创新阶段(2013年至2017年) | 第24页 |
第四节 江苏高考语文科附加题的价值 | 第24-27页 |
一、区分文理科考生,为高等学校选拔文科人才 | 第25-26页 |
二、有效指导和督促普通高中语文教学 | 第26-27页 |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第二章 江苏高考语文科附加题结构内容及其特点分析 | 第28-52页 |
第一节 江苏高考语文科附加题结构内容及能力点考察分析 | 第28-38页 |
一、试题结构 | 第28-31页 |
二、试题内容 | 第31-36页 |
三、试题能力要求 | 第36-38页 |
第二节 江苏高考语文科附加题的优点 | 第38-42页 |
一、切合新课改教育理念 | 第39-40页 |
二、突显自主命题创新性 | 第40-41页 |
三、符合江苏考生学情 | 第41-42页 |
第三节 江苏高考语文科附加题的不足 | 第42-51页 |
一、题型变化较少,考点重复较多 | 第44-46页 |
二、“附加”变“负”加,导致教学逐渐背离初衷 | 第46-49页 |
三、选拔功能不明显,潜力预测设想未实现 | 第49-51页 |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第三章 江苏高考语文科附加题引发的反思及教学建议 | 第52-60页 |
第一节 江苏高考语文科附加题引发的反思 | 第52-56页 |
一、积极利用高考语文科附加题的正面导向作用 | 第52-53页 |
二、摒弃高考语文科附加题的负面导向作用 | 第53-55页 |
三、体现素质教育目的,完善试题功能 | 第55-56页 |
第二节 江苏高考语文科附加题的教学建议 | 第56-59页 |
一、拒绝两极心理,摆正态度 | 第56-57页 |
二、渗透三年教学,夯实基础 | 第57-58页 |
三、抓住重点难点,多路并进 | 第58-59页 |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结论 | 第60-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5页 |
研究生期间科研成果统计 | 第65-66页 |
附录 | 第66-69页 |
后记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