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及设备论文--自动化系统论文--自动控制、自动控制系统论文

造纸过程横向定量多变量解耦及时滞控制策略研究

摘要第4-7页
ABSTRACT第7-11页
1 绪论第15-28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5-19页
        1.1.1 研究背景第15-18页
        1.1.2 目的及意义第18-19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尚待解决的关键问题第19-23页
        1.2.1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9-21页
        1.2.2 尚待解决的关键问题第21-23页
    1.3 研究内容及章节安排第23-28页
        1.3.1 研究内容第23-24页
        1.3.2 研究思路及章节安排第24-28页
2 稀释水流浆箱浓度调节模型的建立及浆流分布的研究第28-47页
    2.1 稀释水水力式流浆箱结构及稀释水调浓原理第28-30页
        2.1.1 稀释水流浆箱结构第28-29页
        2.1.2 稀释水调浓原理第29-30页
    2.2 唇板调节与稀释水调节比较第30-32页
        2.2.1 唇板开度调节法第30-31页
        2.2.2 稀释水调节法第31-32页
    2.3 出口含水量与浆流浓度稀释数学模型第32-46页
        2.3.1 实验方法第33-35页
        2.3.2 实验结果第35-37页
        2.3.3 实验分析第37-42页
        2.3.4 浆流浓度数学模型及逆向响应分析第42-46页
    2.4 本章小结第46-47页
3 CD定量控制耦合特性分析及解耦控制策略研究第47-72页
    3.1 CD定量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第47-49页
    3.2 高维耦合特性分析第49-52页
    3.3 多变量系统降维设计第52-58页
        3.3.1 耦合关联矩阵的分块第53-54页
        3.3.2 子系统分解算法控制第54-56页
        3.3.3 关联矩阵的维数变换第56-58页
    3.4 CD定量控制系统的快速插值解耦第58-70页
        3.4.1 对角矩阵法解耦第59-62页
        3.4.2 插值解耦策略第62-67页
        3.4.3 解耦仿真与实现第67-70页
    3.5 本章小结第70-72页
4 大规模单回路的大时滞控制策略研究第72-91页
    4.1 多变量解耦系统的Smith预估控制第72-75页
        4.1.1 传统Smith预估器第73-74页
        4.1.2 多变量时滞过程Smith预估控制第74-75页
    4.2 单回路群的参数辨识第75-77页
    4.3 H_∞最优鲁棒控制器设计第77-85页
        4.3.1 H_∞控制理论基础第77-78页
        4.3.2 基于H_∞控制理论的PID控制器设计第78-81页
        4.3.3 基于H_∞控制理论的SISO时滞对象仿真第81-83页
        4.3.4 基于H_∞控制理论的MIMO时滞对象仿真第83-85页
    4.4 基于分数阶PID的双自由度Smith预估器设计第85-90页
        4.4.1 双自由度Smith预估系统第85页
        4.4.2 设定值跟踪控制器设计第85-86页
        4.4.3 干扰衰减控制器设计第86-88页
        4.4.4 基于分数阶控制器的时滞控制仿真第88-90页
    4.5 本章小结第90-91页
5 基于压缩感知的CD定量数据采集与处理方法研究第91-112页
    5.1 基于压缩感知理论的数据采集第92-100页
        5.1.1 压缩感知理论第93-94页
        5.1.2 压缩感知和纸张估算第94-97页
        5.1.3 全幅定量数据的重建方案第97-98页
        5.1.4 数据模拟结果第98-100页
    5.2 CD定量及MD定量数据的预估分离第100-106页
    5.3 纸页成形过程中多传感器的布置第106-111页
        5.3.1测量过程与数据估计问题第106-107页
        5.3.2 测量模式第107-109页
        5.3.3 多传感器布置第109-111页
    5.4 本章小结第111-112页
6 CD定量数据与执行器之间的对位设计第112-125页
    6.1 执行器映射问题描述第112-113页
    6.2 CD对位映射辨识方法第113-121页
        6.2.1 CD定量扫描数据的预测模型第113-114页
        6.2.2 单一执行器的响应中心映射模型第114-115页
        6.2.3 线性收缩下对位参数辨识第115-118页
        6.2.4 非线性收缩下对位参数辨识第118-119页
        6.2.5 响应宽度第119-120页
        6.2.6 相对响应幅度第120-121页
    6.3 错位恢复措施第121-124页
    6.4 本章小结第124-125页
7 基于稀释水流浆箱的CD定量控制系统设计与实现第125-131页
    7.1 CD定量控制系统架构的设计第125-128页
        7.1.1 总体设计第125-126页
        7.1.2 硬件设计第126页
        7.1.3 软件设计第126-128页
    7.2 CD定量控制系统的工程应用第128-130页
    7.3 本章小结第130-131页
8 总结与展望第131-134页
    8.1 全文工作总结第131-132页
    8.2 研究工作创新点第132页
    8.3 未来工作展望第132-134页
致谢第134-135页
参考文献第135-145页
附录A: 关联矩阵G_0计算程序第145-147页
附录B: CD定量数据重构算法的Matlab程序第147-148页
附录C: 本文应用的定量重构数据第148-150页
附录D: 本文应用的定量测量数据第150-152页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第152-154页

论文共15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相信文本》(第5-6章)翻译实践报告
下一篇:《核问题项目研究小组对中美核关系研究》汉译实践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