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随机用户均衡的封闭型小区交通开放策略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9-19页 |
1.1 研究背景与问题的提出 | 第9-11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1.2 研究问题的提出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理论研究现状 | 第11-15页 |
1.2.1 国内理论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2.2 国外理论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1.3 论文研究的内容和意义 | 第15-16页 |
1.3.1 论文研究的内容 | 第15页 |
1.3.2 论文研究的意义 | 第15-16页 |
1.4 论文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和论文框架 | 第16-19页 |
1.4.1 论文研究思路 | 第16-17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17页 |
1.4.3 论文框架 | 第17-19页 |
2 封闭型小区与交通拥堵现象分析 | 第19-23页 |
2.1 中国封闭型小区的历史发展过程 | 第19-22页 |
2.1.1 我国古代封闭型居住模式 | 第19-21页 |
2.1.2 建国初期单位大院模式 | 第21页 |
2.1.3 改革开放后封闭型小区模式 | 第21-22页 |
2.2 封闭型小区与交通拥堵现象的关系 | 第22-23页 |
3 封闭型小区开放可行性研究 | 第23-38页 |
3.1 封闭型小区现状分析 | 第23页 |
3.1.1 封闭型小区内部道路结构分析 | 第23页 |
3.1.2 封闭型小区内部交通组织分析 | 第23页 |
3.2 封闭型小区周围交通分析 | 第23-24页 |
3.2.1 小区周围交通量调查 | 第23-24页 |
3.3 出行成本模型 | 第24-26页 |
3.3.1 经济效用最大化理论 | 第24-26页 |
3.4 Logit型随机用户均衡模型 | 第26-29页 |
3.4.1 交通分配原理 | 第26页 |
3.4.2 分配模型 | 第26-29页 |
3.5 求最短路径集合的遗传算法 | 第29页 |
3.6 案例分析 | 第29-36页 |
3.7 本章小结 | 第36-38页 |
4 封闭型小区开放程度和开放方式研究 | 第38-70页 |
4.1 改进的出行成本模型 | 第38-40页 |
4.1.1 交通服务水平 | 第39-40页 |
4.2 复杂性封闭型小区开放问题 | 第40-66页 |
4.2.1 完全开放 | 第40-47页 |
4.2.2 “十”字型开放 | 第47-52页 |
4.2.3 “一”字型开放 | 第52-55页 |
4.2.4 “丨”字型开放 | 第55-59页 |
4.2.5 封闭型小区未开放 | 第59-61页 |
4.2.6 参数统计分析 | 第61-66页 |
4.3 Braess悖论 | 第66页 |
4.4 不同类型块状封闭小区开放问题研究 | 第66-68页 |
4.4.1 “十”字型封闭小区 | 第66-67页 |
4.4.2 “一”字型封闭小区 | 第67页 |
4.4.3 “丨”字型封闭小区 | 第67-68页 |
4.4.4 结果分析 | 第68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68-70页 |
5 封闭型小区开放具体措施分析 | 第70-72页 |
5.1 封闭型小区的开放选择 | 第70-71页 |
5.2 封闭型小区内部措施 | 第71-72页 |
6 结论 | 第72-74页 |
6.1 论文主要成果 | 第72-73页 |
6.2 论文的不足之处 | 第73-74页 |
致谢 | 第74-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5-78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