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虑环境因素的中国高新技术产业效率的三阶段评价与时空演变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18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8-9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8-9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9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4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2.3 研究述评 | 第13-14页 |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4-15页 |
1.3.1 研究思路 | 第14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1.4 研究内容与框架 | 第15-17页 |
1.5 本文的创新与不足 | 第17-18页 |
1.5.1 本文的创新 | 第17页 |
1.5.2 本文的不足 | 第17-18页 |
第2章 产业效率理论综述与问题提出 | 第18-26页 |
2.1 产业效率研究界定与述评 | 第18-19页 |
2.2 高新技术产业研究概况 | 第19-20页 |
2.3 经济增长视角下的产业效率分析 | 第20-23页 |
2.3.1 古典经济增长理论 | 第20-21页 |
2.3.2 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 | 第21-22页 |
2.3.3 新经济增长理论 | 第22-23页 |
2.4 空间经济学与产业效率已有联系分析 | 第23-26页 |
2.4.1 传统空间经济理论 | 第23页 |
2.4.2 传统区域经济发展理论 | 第23-24页 |
2.4.3 新兴空间经济学理论 | 第24-26页 |
第3章 产业效率评价方法及三阶段拓展 | 第26-32页 |
3.1 传统DEA模型 | 第26-29页 |
3.1.1 DEA-CCR模型 | 第26-28页 |
3.1.2 DEA-BBC模型 | 第28-29页 |
3.2 SFA模型介绍 | 第29-30页 |
3.3 三阶段DEA介绍 | 第30-32页 |
第4章 考虑环境因素的中国高新技术产业效率测度 | 第32-54页 |
4.1 指标体系构建 | 第32-35页 |
4.2 数据来源说明及数据处理 | 第35-36页 |
4.3 实证结果 | 第36-54页 |
4.3.1 第一阶段结果 | 第36-41页 |
4.3.2 第二阶段结果 | 第41-44页 |
4.3.3 第三阶段结果 | 第44-50页 |
4.3.4 调整前后对比 | 第50-54页 |
第5章 中国高新技术产业效率时空演变分析 | 第54-63页 |
5.1 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法介绍 | 第54-57页 |
5.1.1 空间权重矩阵 | 第54-55页 |
5.1.2 全局空间自相关 | 第55-56页 |
5.1.3 局部空间自相关 | 第56-57页 |
5.2 空间效应实证结果分析 | 第57-63页 |
5.2.1 全局空间自相关 | 第57-59页 |
5.2.2 局部空间自相关 | 第59-63页 |
第6章 结论与建议 | 第63-69页 |
6.1 研究结论 | 第63-66页 |
6.2 政策建议 | 第66-69页 |
致谢 | 第69-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5页 |
附录A | 第75-81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