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教育信息化应用空间差异研究
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1 绪论 | 第15-24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5-17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5-16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6-17页 |
1.2 研究综述 | 第17-20页 |
1.2.1 信息化空间差异研究 | 第17-18页 |
1.2.2 空间差异测算方法与模型的研究 | 第18页 |
1.2.3 教育信息化应用评估指标研究 | 第18-20页 |
1.2.4 小结 | 第20页 |
1.3 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 | 第20-22页 |
1.3.1 研究目标 | 第20-21页 |
1.3.2 研究内容 | 第21-22页 |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22-24页 |
1.4.1 研究方法 | 第22-23页 |
1.4.2 技术路线 | 第23-24页 |
2 相关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第24-28页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第24-25页 |
2.1.1 教育信息化应用 | 第24页 |
2.1.2 信息化空间差异 | 第24-25页 |
2.2 相关理论基础 | 第25-28页 |
2.2.1 空间差异理论 | 第25-26页 |
2.2.2 系统评估理论 | 第26-27页 |
2.2.3 综合评估理论 | 第27-28页 |
3 基础教育信息化应用水平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 | 第28-42页 |
3.1 指标体系构建的基本原则 | 第28-29页 |
3.2 评估指标框架的初步建立 | 第29-35页 |
3.2.1 指标体系构建的方法 | 第29-30页 |
3.2.2 指标体系构建过程 | 第30-35页 |
3.3 指标体系的检验与修正 | 第35-37页 |
3.4 指标体系权重的设定 | 第37-42页 |
4 基础教育信息化应用空间差异测算与分析 | 第42-56页 |
4.1 研究对象的选取 | 第42-43页 |
4.2 调查问卷的设计 | 第43页 |
4.3 数据的收集与标准化处理 | 第43-44页 |
4.3.1 数据的收集 | 第43-44页 |
4.3.2 数据标准化处理 | 第44页 |
4.4 数据测算方法 | 第44-45页 |
4.4.1 综合指数法 | 第44页 |
4.4.2 变异系数法 | 第44-45页 |
4.4.3 协调度模型 | 第45页 |
4.5 空间差异测算与分析 | 第45-56页 |
4.5.1 基础教育信息化应用绝对差异 | 第46-49页 |
4.5.2 基础教育信息化应用相对差异 | 第49-50页 |
4.5.3 基础教育信息化应用空间协调度 | 第50-53页 |
4.5.4 基础教育信息化应用空间差异分析 | 第53-56页 |
5 基础教育信息化应用空间差异成因探究与建议 | 第56-61页 |
5.1 基础教育信息化应用空间差异主要表现 | 第56-57页 |
5.2 基础教育信息化应用空间差异成因探究 | 第57-59页 |
5.3 基础教育信息化应用均衡发展的建议 | 第59-61页 |
6 总结与展望 | 第61-64页 |
6.1 研究总结 | 第61-62页 |
6.1.1 研究成果 | 第61页 |
6.1.2 研究结论 | 第61-62页 |
6.1.3 研究创新 | 第62页 |
6.2 研究不足与展望 | 第62-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9页 |
附录1 | 第69-71页 |
附录2 | 第71-76页 |
附录3 | 第76-79页 |
攻读硕士期间科研成果 | 第79-80页 |
致谢 | 第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