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22页 |
1.1 研究缘起 | 第9-11页 |
1.1.1 学前儿童音乐教学是音乐教育重要性的内在诉求 | 第9-10页 |
1.1.2 教师教学行为在音乐教学中的应然作用与实然困惑 | 第10-11页 |
1.1.3 笔者个人对幼儿园专职音乐教师的关注 | 第11页 |
1.2 核心概念界定 | 第11-12页 |
1.2.1 幼儿园专职音乐教师 | 第11页 |
1.2.2 幼儿音乐教育 | 第11页 |
1.2.3 音乐教学活动 | 第11-12页 |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2-18页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4-17页 |
1.3.3 小结 | 第17-18页 |
1.4 研究对象 | 第18页 |
1.5 研究思路 | 第18页 |
1.6 研究方法 | 第18-20页 |
1.6.1 非参与式观察法 | 第18-19页 |
1.6.2 文献分析法 | 第19页 |
1.6.3 访谈法 | 第19-20页 |
1.7 研究目的 | 第20页 |
1.8 研究意义 | 第20-22页 |
1.8.1 理论意义 | 第20页 |
1.8.2 现实意义 | 第20-22页 |
第2章 幼儿园专职音乐教师与音乐教学现状思考 | 第22-29页 |
2.1 幼儿园专职音乐教师具备的主要特质 | 第22-24页 |
2.1.1 幼儿园专职音乐教师要专职性 | 第22-23页 |
2.1.2 幼儿园专职音乐教师要专业性 | 第23-24页 |
2.2 社会的需求是专职音乐教师存在的催化剂 | 第24-25页 |
2.3 招聘专职音乐教师是改进音乐教育的捷径 | 第25-26页 |
2.4 上海市幼儿园专职音乐教师现状亟需改善 | 第26-27页 |
2.5 上海市幼儿园专职音乐教师的音乐教学现状 | 第27-29页 |
第3章 上海市专职音乐教师的音乐教学的个案研究 | 第29-54页 |
3.1 专职音乐教师音乐教学的个例分析 | 第29-46页 |
3.1.1 音乐游戏活动《大家一起去旅行》 | 第29-34页 |
3.1.2 音乐歌唱活动《我爱你》 | 第34-41页 |
3.1.3 音乐韵律活动《小鸡出壳》 | 第41-46页 |
3.2 专职音乐教师的音乐教学的价值研究 | 第46-51页 |
3.2.1 音乐教学多元化 | 第46-47页 |
3.2.2 寓语言于音乐教育 | 第47-48页 |
3.2.3 因材施教,更为专业的教学手段 | 第48-49页 |
3.2.4 着重培养与开发幼儿音乐创造力与感受力 | 第49页 |
3.2.5 促进幼儿生理健康 | 第49-50页 |
3.2.6 更易达到“艺术养心”最高境界 | 第50-51页 |
3.3 专职音乐教师的音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 第51-52页 |
3.3.1 科研意识欠缺且流于形式 | 第51页 |
3.3.2 教师的反思性评价浅表化 | 第51-52页 |
3.4 影响专职音乐教师的音乐教学的因素分析 | 第52-54页 |
3.4.1 专职音乐教师对音乐教学活动实施的影响 | 第52页 |
3.4.2 幼儿园对音乐教学活动实施的影响 | 第52-53页 |
3.4.3 幼儿园外部对音乐教学活动实施的影响 | 第53-54页 |
第4章 从幼儿园专职音乐教师的音乐教学现状中获得的启示 | 第54-63页 |
4.1 幼儿园专职音乐教师可以做什么 | 第54-57页 |
4.1.1 明确身份定位,减少身份边缘化 | 第54-55页 |
4.1.2 加强教师教学行为的有效性选择 | 第55-57页 |
4.1.3 加强音乐教师的教学反思性评价 | 第57页 |
4.2 幼儿园可以做什么 | 第57-61页 |
4.2.1 加强实效培训,调动专职音乐教师的内驱力 | 第57-59页 |
4.2.2 幼儿园领导及管理者应充分发挥课程领导力 | 第59-60页 |
4.2.3 完善幼儿园管理,建立合理的教师评价体系 | 第60-61页 |
4.3 教育行政部门可以做什么 | 第61-63页 |
4.3.1 加强学前儿童专职音乐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 | 第61页 |
4.3.2 利用高校优势,提升幼师生源质量及其层次 | 第61-62页 |
4.3.3 提供市场特许资质,推动专业组织并行发展 | 第62-63页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3-65页 |
5.1 研究结语 | 第63-64页 |
5.2 需要继续研究的问题 | 第64-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67页 |
附录 | 第67-82页 |
附录1 a幼儿园音乐活动教学的观察记录表 | 第67-68页 |
附录2 访谈提纲 | 第68-69页 |
附录3 观摩过程 | 第69-82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82-83页 |
致谢 | 第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