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7-22页 |
第一节 身体之我思 | 第7-9页 |
一、发现身体的意义 | 第7-8页 |
二、找回教育中失落的儿童身体 | 第8-9页 |
第二节 文献综述 | 第9-18页 |
一、何为身体 | 第9-13页 |
(一) 难以定义与有定义——身体内涵之争 | 第10页 |
(二) 能否划分——身体之结构 | 第10-11页 |
(三) 感知来源、思维起点、沟通桥梁——身体之意义 | 第11-12页 |
(四) 身体的异化与身体的实用 | 第12-13页 |
二、天然的联结——身体与艺术的关系 | 第13-14页 |
三、不可分离——身体、儿童、美术的关系 | 第14-16页 |
四、身体在何方——幼儿艺术活动中身体策略的运用 | 第16-17页 |
五、对现有研究的述评 | 第17-18页 |
第三节 行动研究设计 | 第18-22页 |
一、研究问题 | 第18页 |
二、研究场域 | 第18-19页 |
三、研究过程 | 第19-20页 |
四、研究方法 | 第20-22页 |
(一) 文献法 | 第20-21页 |
(二) 观察法 | 第21页 |
(三) 作品分析法 | 第21-22页 |
第二章 身体的异化与回归——幼儿美术教育的问题与期待 | 第22-32页 |
第一节 身体的秘密 | 第22-25页 |
一、追根溯源 | 第22-25页 |
(一) 单纯的感受性——西方传统哲学对身体的认识 | 第22-23页 |
(二) 丰富的精神性——东方传统哲学对身体的认识 | 第23页 |
(三) 灵与肉的整合性——现当代哲学对身体的再认识 | 第23-25页 |
二、身体的界定 | 第25页 |
第二节 身体异化与回归——幼儿美术教育的问题与呼唤 | 第25-32页 |
一、身体异化的尴尬 | 第25-26页 |
二、身体在儿童教育中的失落 | 第26-28页 |
三、身体回归——幼儿美术教育的呼唤 | 第28-32页 |
(一) 可能性——四种角色的复合、三个系统的联结 | 第29页 |
(二) 必要性——身体的自由带来艺术的自由 | 第29-32页 |
第三章 激活幼儿身体的美术活动设计与实施 | 第32-68页 |
第一节 研究思路 | 第32-34页 |
一、以身体的名义进行 | 第32-34页 |
二、幼儿美术活动的界定 | 第34页 |
第二节 研究实施过程 | 第34-68页 |
一、引导幼儿以身体感知,丰富审美体验、激发美术创作 | 第35-50页 |
(一) 身体向外感知 | 第35-45页 |
(二) 身体对内感知 | 第45-50页 |
二、引导幼儿用身体进行思考与表达,全身心参与美术活动 | 第50-64页 |
(一) 通过操作和行动体会抽象概念和美术技法 | 第51-60页 |
(二) 身体与语言共同表达理解 | 第60-62页 |
(三) 通过身体表现不断生成对作品新的理解 | 第62-64页 |
三、互动与交流——身体感知与身体思考互为促进 | 第64-68页 |
第四章 激活幼儿身体的其他策略 | 第68-73页 |
第一节 合理有序的规则帮助幼儿管理自己的身体 | 第68-69页 |
第二节 游戏化、情境化的策略帮助幼儿获得自由的身体 | 第69-70页 |
第三节 恰好的刺激使幼儿获得身体的愉悦 | 第70-73页 |
第五章 研究反思 | 第73-78页 |
第一节 对于研究范式的反思 | 第73-76页 |
一、从行动研究之旅中反思、学习、成长 | 第73-74页 |
二、和谐稳定的合作关系是行动研究进行之基础 | 第74-75页 |
三、批判性同事敲响警钟 | 第75页 |
四、行动研究本身的普适性有待完善 | 第75-76页 |
第二节 对活动设计与实施的反思 | 第76-78页 |
参考文献 | 第78-82页 |
致谢 | 第82-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