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教育论文--思想政治教育、德育论文

学校教育中奖励的道德审视--以X小学为例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页
绪论第7-23页
    一、选题缘由及意义第7-8页
        (一) 选题缘由第7-8页
        (二) 研究意义第8页
    二、文献综述第8-17页
        (一) 相关概念界定第8-10页
        (二) 不同学科视角下的奖励及相关研究第10-17页
    三、研究设计第17-23页
        (一) 研究思路第17页
        (二) 研究方法第17-18页
        (三) 研究对象第18-20页
        (四) 进入现场第20-21页
        (五) 资料分析与整理第21-23页
第一章 泛滥的奖励第23-32页
    一、过于精细的制度安排第23-28页
        (一) 无孔不入的学校奖励第23-26页
        (二) 形式各样的班级奖励第26-28页
    二、浮于表面的奖励形式第28-32页
        (一) 当掌声开始变得廉价第28-29页
        (二) 当夸奖逐渐成为表演第29-32页
第二章 奖励泛滥的原因探析第32-41页
    一、教育理念的支持第32-35页
        (一) 教育理论的发展第32-34页
        (二) 当奖励成为一个教育信条第34-35页
    二、奖励效用的鼓励第35-41页
        (一) “表扬××同学,因为她坐得最端正”第35-37页
        (二) “今天××同学表现很好,奖励他一枚勋章”第37-38页
        (三) “答对这一题,加一分”第38-41页
第三章 奖励的道德后果第41-52页
    一、个体成长的主体之困第41-45页
        (一) “做此就能得彼”第41-43页
        (二) “这样做是对的”第43-44页
        (三) “你是个好学生”第44-45页
    二、趋于紧张的同学关系第45-48页
        (一) “我们不是一个圈子的”第45-47页
        (二) “我要比他强”第47-48页
    三、学生个体的人格异化第48-52页
        (一) “都是奖励惹的祸”第48-50页
        (二) “我可以得一张卡吗?”第50-52页
第四章 把握奖励的限度与效度第52-59页
    一、明确奖励的价值导向第52-54页
        (一) 尊重儿童的自由第52-53页
        (二) 促进儿童的理性第53-54页
    二、提高奖励的实际效用第54-57页
        (一) “把奖励用到实处”——去形式化第54-55页
        (二“我最想老师让我去广播”——因人而定第55-56页
        (三) “没想到还有奖呢”——怎样奖才更有价值?第56-57页
    三、避免奖励的道德伤害第57-59页
        (一) “没必要成为制度”——消除制度化第57页
        (二) “可以有点儿别的方法”——奖惩结合第57-58页
        (三) “也要关注到成绩弱些的孩子”——不放弃任何一个孩子第58-59页
结语第59-60页
附录第60-63页
参考文献第63-66页
致谢第66页

论文共6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学校礼仪教育的失落及其可能出路
下一篇:县域薄弱学校改进的共同体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