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高等教育论文--教师与学生论文

民国时期高校教师校外兼课管理制度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第1章 绪论第8-18页
    1.1 问题的提出第8-9页
        1.1.1 历史回溯:民国时期高校教师兼课研究价值挖掘的需要第8页
        1.1.2 现实困境:高校教师校外兼课管理办法还需要细化第8-9页
    1.2 概念界定第9-10页
        1.2.1 民国时期第9页
        1.2.2 高校教师第9-10页
        1.2.3 教师兼课第10页
    1.3 文献综述第10-13页
        1.3.1 高校教师兼职的现状及原因第10-11页
        1.3.2 高校教师兼职的利弊及管理方法第11-12页
        1.3.3 民国时期高校教师兼职研究第12-13页
        1.3.4 文献评述第13页
    1.4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第13-14页
        1.4.1 研究的目的第13-14页
        1.4.2 研究的意义第14页
    1.5 研究思路及方法第14-16页
        1.5.1 研究思路第14-15页
        1.5.2 研究方法第15-16页
    1.6 研究的重点以及创新与不足第16-18页
        1.6.1 研究的重点第16页
        1.6.2 研究的创新与不足第16-18页
第2章 民国时期高校教师兼课背景第18-24页
    2.1 教育经费短缺,欠薪使大学教师产生“有今朝不知有无明朝”的心第18-19页
    2.2 抗战时期通货膨胀,使高校教师工资购买力下降,教师迫于生计而兼课第19-22页
    2.3 高校稀缺的专长人才被政府所倚重第22页
    2.4 高校与教师的聘用合同期短第22-24页
第3章 民国时期高校教师兼课的状况及其影响第24-32页
    3.1 民国时期高校教师兼课的状况第24-28页
    3.2 民国时期高校教师兼课的影响第28-32页
        3.2.1 高校教师频繁兼课,忽视教学和科研第28-29页
        3.2.2 高校教师因兼课而请假,带坏学风第29-30页
        3.2.3 高校教师忙于兼课,无暇顾及对学生品格的培养第30-32页
第4章 民国时期高校教师校外兼课的管制第32-44页
    4.1 强调以专任为主,明确聘请专任教员数量,限制专任教员兼任时间第33-36页
    4.2 有条件的允许高校教师校外兼课,限制教师校外兼课的内容第36-37页
    4.3 规定教授兼课改为讲师,降低教授的权利第37-38页
    4.4 规范高校教师兼课程序,强调管理者的意志第38-39页
    4.5 限定兼课地点,规范教师校外兼课薪俸第39-41页
    4.6 明确教师校外兼课条件与资格,订立违规惩处办法第41页
    4.7 提高专任教师的待遇,减少教师兼课行为第41-42页
    4.8 教育部加强巡学与监督,对大学教员兼课行为进行检查或批评第42-44页
第5章 民国时期高校教师校外兼课管理的现代启示第44-48页
    5.1 采用校、院(系)两级审批制度第44-45页
    5.2 明确教师校外兼课的前提条件是完成本职工作第45页
    5.3 限制教师校外兼课的内容第45页
    5.4 限制教师校外兼课的地点第45页
    5.5 限制教师校外兼课的时间第45-46页
    5.6 构建高校教师校外兼课信息共享化平台,对教师校外兼课进行合理监管第46-48页
结语第48-50页
参考文献第50-54页
致谢第54-56页
攻读硕士期间的研究成果第56页

论文共5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G学院学士学位授权审核评建项目的时间管理及其优化研究
下一篇:留学生的跨文化适应及应对策略研究--以上海外国语大学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