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引言 | 第11-17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7-29页 |
1.1 学业成绩的研究 | 第17-22页 |
1.1.1 学业成绩的界定及意义 | 第17-18页 |
1.1.2 学业成绩的测量 | 第18页 |
1.1.3 学业成绩的理论和影响因素 | 第18-22页 |
1.2 受欺负的研究 | 第22-25页 |
1.2.1 受欺负的概念、类型及测量 | 第22-24页 |
1.2.2 受欺负的发展特点 | 第24页 |
1.2.3 受欺负的不良后果 | 第24-25页 |
1.2.4 受欺负的性别差异 | 第25页 |
1.3 学业倦怠的研究 | 第25-26页 |
1.3.1 学业倦怠的界定 | 第25-26页 |
1.3.2 学业倦怠的相关研究 | 第26页 |
1.4 父母情感温暖的研究 | 第26-27页 |
1.4.1 父母情感温暖的界定 | 第26页 |
1.4.2 父母情感温暖的相关研究 | 第26-27页 |
1.5 受欺负、学业倦怠、父母情感温暖与学业成绩关系的研究 | 第27-29页 |
第二章 问题提出与研究假设 | 第29-33页 |
2.1 问题提出 | 第29-30页 |
2.2 研究思路及研究假设 | 第30-31页 |
2.2.1 研究思路 | 第30-31页 |
2.2.2 研究假设 | 第31页 |
2.3 研究意义 | 第31-33页 |
第三章 研究1: 受欺负、学业倦怠、父母情感温暖和学业成绩关系的横断研究 | 第33-43页 |
3.1 研究方法 | 第33-35页 |
3.1.1 研究目的 | 第33页 |
3.1.2 被试 | 第33页 |
3.1.3 程序 | 第33-34页 |
3.1.4 工具 | 第34-35页 |
3.2 研究结果及分析 | 第35-41页 |
3.2.1 初中生学业成绩的一般情况 | 第35-36页 |
3.2.2 初中生受欺负的一般情况 | 第36-37页 |
3.2.3 初中生学业倦怠的一般情况 | 第37页 |
3.2.4 初中生父母情感温暖的一般情况 | 第37页 |
3.2.5 初中生学业成绩与受欺负、学业倦怠和父母情感温暖相关分析 | 第37-38页 |
3.2.6 学业倦怠在受欺负与学业成绩间中介作用初步分析 | 第38-39页 |
3.2.7 父母情感温暖调节作用的初步分析 | 第39-41页 |
3.3 小结 | 第41-43页 |
第四章 研究2: 受欺负和学业成绩关系机制的追踪研究 | 第43-51页 |
4.1 研究方法 | 第43页 |
4.1.1 研究目的 | 第43页 |
4.1.2 被试 | 第43页 |
4.1.3 研究工具和程序 | 第43页 |
4.2 研究结果及分析 | 第43-48页 |
4.2.1 分析思路 | 第44页 |
4.2.2 各研究变量的描述性统计及相关分析 | 第44-45页 |
4.2.3 学业倦怠的中介效应分析 | 第45页 |
4.2.4 父母情感温暖的调节作用 | 第45-48页 |
4.3 小结 | 第48-51页 |
第五章 总讨论 | 第51-57页 |
5.1 初中生学业成绩、受欺负、学业倦怠和父母情感温暖的特点 | 第51-52页 |
5.2 初中生学业成绩、受欺负、学业倦怠和父母情感温暖的相关关系 | 第52-53页 |
5.3 学业倦怠在初中生感知的受欺负与学业成绩之间的中介效应 | 第53-54页 |
5.4 父母情感温暖在初中生受欺负-学业倦怠-学业成绩之间的调节效应 | 第54-57页 |
第六章 结论与教育意义 | 第57-61页 |
6.1 研究结论 | 第57页 |
6.2 研究创新之处 | 第57-58页 |
6.3 对学校教育的意义 | 第58-59页 |
6.4 研究不足与展望 | 第59-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73页 |
附录: 研究所用量表 | 第73-77页 |
自我报告的受欺负 | 第73-74页 |
班级戏剧策划方案 | 第74-75页 |
学业倦怠量表 | 第75-76页 |
父母情感温暖量表 | 第76-77页 |
致谢 | 第77-79页 |
攻读硕士期间研究成果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