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阻尼纵桥向限位装置的计算与设计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0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8页 |
| ·桥梁结构的地震损伤 | 第10-14页 |
| ·桥梁结构震害及分析 | 第10-13页 |
| ·桥梁震害经验教训 | 第13-14页 |
| ·防落梁系统的研究 | 第14-17页 |
| ·纵桥向防落梁系统的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 ·横桥向防落梁系统的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 ·各国规范对防落梁装置的规定 | 第16-17页 |
| ·本文的研究意义和主要内容 | 第17-18页 |
| ·本文的研究意义 | 第17页 |
| ·本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7-18页 |
| 第二章 限位装置在桥梁抗震设计中的应用 | 第18-34页 |
| ·桥梁抗震设防标准 | 第18-19页 |
| ·抗震设防目标与设防水准 | 第18页 |
| ·抗震设防水准的概率特征 | 第18-19页 |
| ·防落梁系统的构成 | 第19-23页 |
| ·防落梁系统构成 | 第19页 |
| ·梁的搁置长度 | 第19-21页 |
| ·限位装置 | 第21-22页 |
| ·连梁装置 | 第22-23页 |
| ·防落梁系统各装置的抗震需求 | 第23页 |
| ·限位装置在桥梁抗震设计中的具体应用 | 第23-32页 |
| ·锚固钢棒式限位器 | 第23-24页 |
| ·LED(橋梁用铅押出し型ダンパ一) | 第24-27页 |
| ·用撑架约束横桥向的限位装置构造 | 第27-28页 |
| ·剪切板型抗震限位器 | 第28-30页 |
| ·超弹性记忆合金阻尼(SMA) | 第30-32页 |
| ·其他形式限位装置 | 第32页 |
| ·本章要点 | 第32-34页 |
| 第三章 限位装置的计算 | 第34-64页 |
| ·抗震限位装置的设计方法 | 第34-35页 |
| ·caltrans法 | 第34页 |
| ·AASHTO法 | 第34页 |
| ·W/2法 | 第34页 |
| ·ELSDR | 第34-35页 |
| ·priestlyey提出的设计方法 | 第35页 |
| ·Ttochalakis推荐的设计方法 | 第35页 |
| ·朱文正提出的耗能型限位装置设计方法 | 第35页 |
| ·无阻尼纵桥向限位装置的计算 | 第35-40页 |
| ·计算流程 | 第35-36页 |
| ·桥梁结构有限元模拟 | 第36-37页 |
| ·地震动输入 | 第37-39页 |
| ·限位装置的设计 | 第39-40页 |
| ·算例计算及结果分析 | 第40-42页 |
| ·算例计算过程 | 第40-42页 |
| ·结果分析 | 第42页 |
| ·限位装置的作用效果分析 | 第42-62页 |
| ·限位装置的初始间隙对计算结果的影响 | 第42-50页 |
| ·限位装置的刚度对计算结果的影响 | 第50-59页 |
| ·场地土类型对计算结果的影响 | 第59-62页 |
| ·本章小结 | 第62-64页 |
| 第四章 限位装置的设计 | 第64-72页 |
| ·限位装置的设计 | 第64页 |
| ·限位装置的合理参数选择 | 第64-71页 |
| ·设置混凝土挡块的计算结果 | 第66-71页 |
| ·本章小结 | 第71-72页 |
| 结论与展望 | 第72-74页 |
| 本文主要结论 | 第72-73页 |
| 进一步的研究的建议 | 第73-74页 |
| 参考文献 | 第74-78页 |
| 致谢 | 第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