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企业经济论文--企业计划与经营决策论文--企业行政管理论文--人事管理论文

知识型人才不确定性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第1章 绪论第9-17页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第9-11页
        1.1.1 研究背景第9-10页
        1.1.2 研究意义第10-11页
    1.2 研究目标和内容第11-14页
        1.2.1 研究目标第11-12页
        1.2.2 研究内容第12-14页
    1.3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第14-16页
        1.3.1 研究方法第14-15页
        1.3.2 技术路线第15-16页
    1.4 本章小结第16-17页
第2章 研究综述第17-28页
    2.1 知识型人才研究综述第17-21页
        2.1.1 知识型人才的概念第17-19页
        2.1.2 知识型人才的特性第19页
        2.1.3 知识型人才的评价第19-21页
    2.2 不确定性及知识型人才不确定性研究综述第21-27页
        2.2.1 不确定性概念的演化及知识型人才不确定性的提出第21-23页
        2.2.2 不确定性及知识型人才不确定性的分类第23-24页
        2.2.3 不确定性及知识型人才不确定性的量化第24-25页
        2.2.4 不确定性及识型人才不确定性的管理和应对第25页
        2.2.5 研究述评和展望第25-27页
    2.3 本章小结第27-28页
第3章 预调研问卷及正式问卷的设计、检验和数据分析第28-61页
    3.1 预调研问卷的编制、数据来源和个体属性分析第29-30页
    3.2 预调研量表的描述统计检验第30-34页
    3.3 预调研量表的鉴别度检验第34-41页
    3.4 预调研量表的相关性检验第41-42页
    3.5 预调研量表的信度检验第42-47页
    3.6 预调研量表的效度检验第47-50页
    3.7 正式调研问卷的数据收集和个体属性分析第50-52页
    3.8 正式调研量表的相关性检验第52-53页
    3.9 正式调研量表的信度检验第53-56页
    3.10 正式调研量表的效度检验第56-59页
    3.11 本章小结第59-61页
第4章 知识型人才不确定性的源泉研究第61-73页
    4.1 知识型人才不确定性的提出第61-62页
    4.2 知识型人才不确定性的源泉分析第62-65页
    4.3 知识型人才不确定性的分类第65-68页
        4.3.1 个体不确定性第66-67页
        4.3.2 群体不确定性第67页
        4.3.3 环境不确定性第67-68页
    4.4 知识型人才不确定性的度量——熵理论的应用第68-69页
    4.5 知识型人才不确定性的管理和应对思路第69-71页
    4.6 本章小结第71-73页
第5章 知识型人才不确定性的变量研究第73-94页
    5.1 研究基础和基本假设第73-78页
        5.1.1 理论分析框架第73-74页
        5.1.2 知识型人才不确定性的变量分析及基本假设第74-78页
    5.2 知识型人才不确定性及其变量的关系验证第78-91页
        5.2.1 相关变量检验——相关分析第78-80页
        5.2.2 控制变量检验——变异数分析第80-91页
    5.3 研究结论与管理启示第91-93页
    5.4 本章小结第93-94页
第6章 知识型人才不确定性的评价研究第94-117页
    6.1 知识型人才不确定性的模糊综合评价第95-104页
        6.1.1 知识型人才不确定性评价指标体系设计第96-97页
        6.1.2 知识型人才不确定性模糊综合评价方法第97-102页
        6.1.3 评价应用实例第102-104页
    6.2 基于 SEM 的知识型人才不确定性评价第104-115页
        6.2.1 结构方程模型的引入第104-106页
        6.2.2 指标选取、评价等级划分及基于 SEM 评价路径模型的构建第106-108页
        6.2.3 基于 SEM 的知识型人才不确定性评价路径模型分析第108-112页
        6.2.4 知识型人才不确定性评价权重确定及结果分析第112-115页
    6.3 本章小结第115-117页
第7章 研究总结第117-121页
    7.1 研究主要结论第117-118页
    7.2 研究的创新第118-119页
    7.3 研究不足和展望第119-121页
参考文献第121-131页
致谢第131-133页
附录第133-139页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第139页

论文共13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企业协同知识创新团队激励机制研究
下一篇:企业并购的财务风险研究--基于海信并购科龙案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