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语言、文字论文--汉语论文--汉语教学论文--对外汉语教学论文

动词“穿”、“戴”习得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页
目录第5-7页
绪论第7-10页
    0.1 选题缘由第7页
    0.2 动词“穿”“戴”的研究现状第7-8页
    0.3 本文研究思路及方法第8-9页
        0.3.1 研究思路第8页
        0.3.2 理论方法第8-9页
    0.4 本文创新之处第9页
    0.5 语料来源第9-10页
第1章 动词“穿”、“戴”的词义和功能比较第10-22页
    1.1 “穿”、“戴”的词典义比较第10页
    1.2 “穿”、“戴”的功能比较第10-22页
        1.2.1 “穿”、“戴”后带名词宾语类型的比较第12-17页
        1.2.2 “穿”、“戴”用于存现句第17-18页
        1.2.3 “穿”、“戴”后带动时量第18-19页
        1.2.4 “穿”、“戴”后带介词再带名词第19页
        1.2.5 “穿”、“戴”后带“了、着、过”第19-20页
        1.2.6 “穿”、“戴”重叠第20-21页
        1.2.7 “穿/戴+结+宾”结构的比较第21-22页
第2章 留学生“穿/戴+宾语”结构的习得情况第22-28页
    2.1 “穿/戴+宾语”结构的特点第22页
        2.1.1 四个义项的“穿”后所带名宾之间的比较第22页
        2.1.2 “穿”和“戴”后所带名宾之间的比较第22页
    2.2 “穿/戴+名宾”结构的习得情况第22-26页
        2.2.1 调查及其结果第22-23页
        2.2.2 留学生“穿/戴+名宾”结构的习得情况分析第23-26页
    2.3 “穿/戴+名宾”结构的教学策略第26-28页
第3章 留学生“穿/戴”重叠式的习得情况第28-36页
    3.1 动词“穿/戴”基式和重叠式的对比第28-30页
        3.1.1 “穿/戴”基式和重叠式的带宾形式对比第28-29页
        3.1.2 句法因素对“穿/戴”重叠式带宾的制约第29-30页
    3.2 动词“穿/戴”重叠式的习得情况第30-34页
        3.2.1 调查及其结果第30-32页
        3.2.2 留学生动词“穿/戴”重叠式的习得情况分析第32-34页
    3.3 动词“穿/戴”重叠式的教学策略第34-36页
第4章 留学生“穿/戴+趋+宾”结构的习得情况第36-48页
    4.1 “穿/戴+趋+宾”结构中趋向补语的类型第36-41页
    4.2 “穿/戴+趋+宾”结构中宾语的语义类型第41-43页
    4.3 “穿/戴+趋+宾”结构的习得情况第43-46页
        4.3.1 调查及其结果第43-44页
        4.3.2 留学生“穿/戴+趋+宾”结构的习得情况分析第44-46页
    4.4 “穿/戴+趋+宾”结构的教学策略第46-48页
结语第48-49页
参考文献第49-52页
附录第52-59页
致谢第59页

论文共5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儿童隐喻能力研究--以四至六年级小学生为例
下一篇:察合台语中阿拉伯语借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