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6页 |
1.1 高效清洁燃烧技术路线 | 第11-13页 |
1.1.1 基于传统燃烧过程优化的缸内净化+尾气后处理技术 | 第11-12页 |
1.1.2 基于高效清洁燃烧过程的缸内净化措施 | 第12-13页 |
1.2 柴油机电控燃油喷射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 第13-19页 |
1.2.1 喷射压力对发动机性能的影响 | 第14-15页 |
1.2.2 喷油定时对发动机性能的影响 | 第15页 |
1.2.3 多次喷射对发动机性能的影响 | 第15-16页 |
1.2.4 停缸技术对发动机性能的影响 | 第16-18页 |
1.2.5 高效清洁燃烧系统对电控技术的要求 | 第18-19页 |
1.3 柴油机电控技术的发展与现状 | 第19-24页 |
1.3.1 控制对象不断增加和控制策略日益复杂 | 第20-22页 |
1.3.2 发动机微处理器的现状及特点 | 第22-23页 |
1.3.3 汽车开放系统架构AUTOSAR发展现状 | 第23-24页 |
1.4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和内容 | 第24-26页 |
第二章 新概念燃烧系统控制单元的硬件设计 | 第26-66页 |
2.1 新概念燃烧系统的试验装置和功能 | 第26-31页 |
2.2 新概念燃烧系统控制单元功能和模块化结构设计 | 第31-33页 |
2.3 喷油器电磁阀双电源双边驱动电路的设计与优化 | 第33-57页 |
2.3.1 喷油器喷油过程动态分析 | 第35页 |
2.3.2 喷油器喷油过程流量分析 | 第35页 |
2.3.3 喷油器电磁阀等效电路充放电过程的数学分析 | 第35-39页 |
2.3.4 基于pspice的喷油器电磁阀驱动电路放电电路的设计与优化 | 第39-44页 |
2.3.5 不同驱动电路分析与优化 | 第44-48页 |
2.3.6 喷油器电磁阀高低压悬浮驱动电路的设计与参数优化 | 第48-51页 |
2.3.7 喷油器电磁阀双电源双边驱动电路的设计与优化 | 第51-57页 |
2.4 多次喷射下各缸一致性和稳定性的实验研究 | 第57-60页 |
2.5 基于MAX9926高压共轨柴油机正时同步的设计与实现 | 第60-64页 |
2.5.1 磁电式传感器的特性 | 第60-61页 |
2.5.2 MAX9926的结构和功能 | 第61-63页 |
2.5.3 基于MAX9926的正时信号处理电路的设计 | 第63-64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64-66页 |
第三章 层次化模块化的软件架构和多任务调度机制的软件设计 | 第66-84页 |
3.1 AUTOSAR软件架构 | 第66-67页 |
3.2 多任务实时操作系统的开发 | 第67-73页 |
3.2.1 μC/OS-II在MCF5235上的移植 | 第67-68页 |
3.2.2 柴油机控制系统任务的划分 | 第68-70页 |
3.2.3 OS调度方式与任务优先级分配 | 第70-71页 |
3.2.4 高压共轨柴油机柴油机电控单元的工作时序分析 | 第71-73页 |
3.3 高压共轨柴油机电控系统多任务调度的资源同步 | 第73-78页 |
3.3.1 互斥型信号量数据结构 | 第73-74页 |
3.3.2 基于互斥信号量模拟信号数据的资源同步 | 第74-76页 |
3.3.3 基于互斥型信号量模拟信号数据共享优先级顶置协议具体实现 | 第76-77页 |
3.3.4 基于关中断方式的瞬时转速中断级任务的资源同步 | 第77-78页 |
3.4 基于消息队列的发动机工况判断任务与各工况执行策略任务的通信与同步 | 第78-80页 |
3.4.1 参照AUTOSAR扩展任务状态标准的uc/os-ii系统的修改 | 第78-79页 |
3.4.2 柴油机运行工况任务状态的同步与调度 | 第79-80页 |
3.5 实验分析 | 第80-82页 |
3.5.1 多任务调度的性能测试分析 | 第80-82页 |
3.5.2 时序测试分析 | 第82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82-84页 |
第四章 基于eTPU多脉冲喷射策略的实现 | 第84-103页 |
4.1 增强型定时处理单元eTPU结构和功能 | 第84-87页 |
4.2 eTPU函数设计与主机应用接口(A PI)函数 | 第87-89页 |
4.3 基于eTPU多脉冲控制策略的软件实现 | 第89-97页 |
4.3.1 eTPU模块在定时控制中的应用 | 第90页 |
4.3.2 控制算法设计 | 第90-92页 |
4.3.3 基于eTPU多脉冲优化波处理算法 | 第92-96页 |
4.3.4 实验验证 | 第96-97页 |
4.4 基于多次喷射下的稳态工况的实验策略 | 第97-101页 |
4.4.1 基于调制多脉冲燃油喷射燃烧方案 | 第97-98页 |
4.4.2 多脉冲喷射定时对预混燃烧着火时刻和放热速率的影响 | 第98-100页 |
4.4.3 喷油模式对预混燃烧着火时刻和放热速率的影响 | 第100页 |
4.4.4 喷油间隔对预混燃烧着火时刻和放热速率的影响 | 第100-101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101-103页 |
第五章 随机停缸策略的试验研究 | 第103-118页 |
5.1 随机停缸算法的实现 | 第103-105页 |
5.1.1 求初始种子x0算法 | 第104页 |
5.1.2 进行循环取余数的工作气缸的设置 | 第104-105页 |
5.2 基于LMS扭振测试系统的试验与分析 | 第105-109页 |
5.2.1 基于LMS柴油机扭振特性试验 | 第106页 |
5.2.2 试验结果及分析 | 第106-109页 |
5.3 柴油机基于能量平衡的热效率分析 | 第109页 |
5.4 随机停缸策略的实验研究 | 第109-116页 |
5.4.1 随机停缸策略在怠速工况燃烧过程的影响规律 | 第109-112页 |
5.4.2 喷油定时在小负荷工况下对随机停缸燃烧特性的影响 | 第112-114页 |
5.4.3 喷油压力在小负荷工况下对随机停缸燃烧特性的影响 | 第114-116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116-118页 |
第六章 全文总结 | 第118-120页 |
参考文献 | 第120-130页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第130-131页 |
致谢 | 第131-13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