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9页 |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1页 |
1.2 研究现状 | 第11-16页 |
1.2.1 科技创新体系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2.2 战略性新兴产业科技创新体系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1.2.3 产业基地科技创新体系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1.3 研究思路和研究内容 | 第16页 |
1.3.1 研究思路 | 第16页 |
1.3.2 本文的主要内容 | 第16页 |
1.4 主要研究方法 | 第16-18页 |
1.5 本文的创新点 | 第18-19页 |
第2章 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中科技创新理论及存在问题分析 | 第19-23页 |
2.1 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中科技创新的特点 | 第19页 |
2.2 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中科技创新的机理 | 第19-21页 |
2.3 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科技创新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 | 第21-23页 |
2.3.1 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科技创新存在的问题 | 第21页 |
2.3.2 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内科技创新所存在问题的成因 | 第21-23页 |
第3章 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科技创新过程中的博弈分析 | 第23-47页 |
3.1 基于委托-代理关系的激励策略设计 | 第23-31页 |
3.1.1 政府与基地内企业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分析 | 第23-28页 |
3.1.2 企业家与研发人员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分析 | 第28-31页 |
3.2 基地内产学研主体间的创新策略选择 | 第31-42页 |
3.2.1 企业与科研机构间创新策略选择的博弈分析 | 第31-38页 |
3.2.2 政府介入下的产学研协同创新策略选择 | 第38-42页 |
3.3 基地内人才开发策略选择的博弈分析 | 第42-47页 |
第4章 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中科技创新体系的构建 | 第47-55页 |
4.1 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中科技创新体系的构建原则 | 第47页 |
4.2 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中科技创新体系的结构设计 | 第47-51页 |
4.3 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中科技创新体系的构建对策 | 第51-55页 |
4.3.1 做好发展规划并设置好组织机构 | 第52页 |
4.3.2 组建基地公共创新服务平台 | 第52-53页 |
4.3.3 推动基地内的产学研合作 | 第53页 |
4.3.4 构建利于科技创新的基地文化 | 第53-54页 |
4.3.5 积极拓展基地产品市场 | 第54-55页 |
第5章 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公共创新服务平台的设计 | 第55-66页 |
5.1 公共创新服务平台的功能定位 | 第55-56页 |
5.2 公共创新服务平台的建设原则 | 第56页 |
5.3 公共创新服务平台的基本架构 | 第56-59页 |
5.3.1 公共研发平台 | 第57页 |
5.3.2 产业化平台 | 第57-58页 |
5.3.3 公共服务平台 | 第58-59页 |
5.4 基于云计算技术的网络服务平台 | 第59-66页 |
5.4.1 基于云计算技术的网络服务平台的基本架构 | 第59页 |
5.4.2 基于云计算技术的网络服务平台的系统结构设计 | 第59-62页 |
5.4.3 基于云计算技术的产学研协同模型设计及协同过程分析 | 第62-66页 |
第6章 中关村电子信息产业基地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剖析 | 第66-75页 |
6.1 中关村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发展概况 | 第66-67页 |
6.2 中关村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创新投入产出分析 | 第67-71页 |
6.3 中关村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完善创新投入产出所做的工作 | 第71-75页 |
总结和展望 | 第75-77页 |
参考文献 | 第77-82页 |
致谢 | 第82-83页 |
附录(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83-84页 |
长沙理工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中期检查表 | 第84-89页 |
文献综述 | 第89-99页 |
参考文献 | 第95-99页 |
详细摘要 | 第99-10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