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绪论 | 第9-16页 |
一、选题缘起 | 第9-10页 |
二、选题意义 | 第10页 |
(一)理论意义 | 第10页 |
(二)实践意义 | 第10页 |
三、研究现状 | 第10-15页 |
(一)国外研究 | 第10-12页 |
(二)国内研究 | 第12-15页 |
四、研究目的 | 第15页 |
五、研究思路 | 第15页 |
六、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第一章 什么是教师权威 | 第16-20页 |
一、教师权威的界定 | 第16-18页 |
(一)权威 | 第16-17页 |
(二)教师权威 | 第17-18页 |
二、教师权威的分类 | 第18-20页 |
第二章 教师权威的丧失 | 第20-30页 |
一、教师权威丧失之表征 | 第20-22页 |
(一)教师知识权威的丧失 | 第20-21页 |
(二)教师在社会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方面的绝对影响力的丧失 | 第21页 |
(三)市场经济下人们对教师的社会评价下降 | 第21-22页 |
(四)现代性下教师天职伦理的丧失 | 第22页 |
二、教师权威丧失之影响 | 第22-24页 |
(一)教师形象受损 | 第23页 |
(二)学生发展不利 | 第23-24页 |
(三)师生关系异化 | 第24页 |
三、教师权威丧失之原因 | 第24-30页 |
(一)教育外部因素 | 第24-27页 |
(二)教育内部因素 | 第27-30页 |
第三章 教师权威的价值 | 第30-35页 |
一、权威是人类生活的普遍现象 | 第30-31页 |
二、教师权威与学生成长的需要 | 第31-33页 |
三、教师权威是教育教学活动正常开展的必备条件 | 第33-35页 |
第四章 教师权威的重构 | 第35-44页 |
一、合理的教师权威观的确立 | 第35-36页 |
二、教师权威重构之根本:教师自身之转变 | 第36-39页 |
(一)提升教师的人格魅力,增强教师的感召权威 | 第36-37页 |
(二)提升教师自身专业知识与专业能力,增强教师的知识权威 | 第37-38页 |
(三)转变教师角色,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提升教师权威影响力 | 第38-39页 |
三、教师权威重构之条件:社会外部环境的支持 | 第39-40页 |
(一)正面引导,塑造良好的舆论与大众传媒环境 | 第39-40页 |
(二)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树立尊师重教的良好风尚 | 第40页 |
四、教师权威重构之保障:相关制度的变革 | 第40-44页 |
(一)深化教育改革规范教师的制度权威 | 第41页 |
(二)加强教师准入制度建设和培训工作 | 第41-44页 |
结论 | 第44-45页 |
注释 | 第45-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0页 |
致谢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