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美国补偿教育研究
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绪论 | 第10-21页 |
一、选题缘由与研究意义 | 第10-13页 |
二、文献综述 | 第13-18页 |
三、核心概念界定 | 第18-20页 |
四、研究方法 | 第20-21页 |
第一章 美国补偿教育产生的历史原因 | 第21-31页 |
第一节 处境不利儿童的教育境况堪忧 | 第21-23页 |
一、学校种族隔离导致黑人儿童处境不利 | 第21-22页 |
二、贫困循环造成贫困儿童处境不利 | 第22页 |
三、语言不通使得母语非英语儿童处境不利 | 第22-23页 |
第二节 思想理论的传播 | 第23-26页 |
一、“贫困循环”理论的影响 | 第24-25页 |
二、布鲁纳的认知理论及“环境决定论”的传播 | 第25页 |
三、多元文化主义及人本主义思想的推动 | 第25-26页 |
第三节 弱势群体对教育平等权的争取 | 第26-27页 |
一、黑人争取民权的斗争 | 第26页 |
二、西语美国人争取双语教育的斗争 | 第26-27页 |
第四节 肯尼迪、约翰逊总统的领导 | 第27-29页 |
一、肯尼迪总统的早期准备 | 第27-28页 |
二、约翰逊总统的教育实践 | 第28-29页 |
第五节 组织机构的协助 | 第29-31页 |
一、“全国有色人种促进协会”的帮助 | 第29页 |
二、“西语美国人联盟”的支持 | 第29-30页 |
三、教育基金会的捐助 | 第30-31页 |
第二章 美国补偿教育的实施 | 第31-40页 |
第一节 颁布教育法案,落实教育计划 | 第31-34页 |
一、1964年《民权法》 | 第31页 |
二、1965年“开端计划” | 第31-33页 |
三、1965年《中小学教育法》 | 第33-34页 |
第二节 提供教育拨款,扩大资助规模 | 第34-36页 |
一、联邦政府大规模提供教育拨款 | 第34-35页 |
二、增加资助对象,延长补偿年限 | 第35-36页 |
第三节 联邦政府主导,强调多方参与 | 第36-40页 |
一、联邦政府主导作用的发挥 | 第36-37页 |
二、家长、社区、学校等的参与 | 第37-38页 |
三、电视媒体教育作用的发挥 | 第38-40页 |
第三章 美国补偿教育的效果及影响 | 第40-46页 |
第一节 美国补偿教育的效果 | 第40-43页 |
一、提高了处境不利儿童的入学率 | 第40-41页 |
二、改善了处境不利儿童的受教育质量 | 第41-42页 |
三、推动了美国教育及社会的发展 | 第42-43页 |
第二节 美国补偿教育的局限性 | 第43-46页 |
一、种族隔离仍然存在 | 第43-44页 |
二、学业差距仍然存在 | 第44页 |
三、具体执行偏离初衷 | 第44-46页 |
第四章 美国补偿教育对我国教育发展的启示 | 第46-50页 |
第一节 关注弱势所在,实行资源倾斜 | 第46-47页 |
第二节 转变政府角色,完善教育政策 | 第47-48页 |
第三节 增加经费投入,加强监管力度 | 第48页 |
第四节 调动多种力量,形成教育合力 | 第48-50页 |
结语 | 第50-51页 |
注释 | 第51-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6页 |
致谢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