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砟变形特性的DDA方法研究
| 致谢 | 第1-6页 |
| 摘要 | 第6-7页 |
| ABSTRACT | 第7-9页 |
| 目录 | 第9-12页 |
| 1 绪论 | 第12-16页 |
|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2-13页 |
|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第13-15页 |
| ·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 ·技术路线 | 第14-15页 |
| ·研究创新点 | 第15-16页 |
| 2 文献综述 | 第16-28页 |
| ·国内外轨道变形研究现状 | 第16-22页 |
| ·国外关于轨道变形的研究 | 第16-20页 |
| ·国内关于轨道变形的研究 | 第20-22页 |
| ·岩土工程相关数值仿真方法 | 第22-25页 |
| ·有限单元法(FEM法) | 第22-23页 |
| ·边界单元法(BEM法) | 第23页 |
| ·快速拉格朗日元法(FLAC法) | 第23-24页 |
| ·离散单元法(DEM法) | 第24-25页 |
| ·基于DEM的颗粒流法(PFC2D法) | 第25页 |
| ·非连续分析(DDA)方法及其研究进展 | 第25-27页 |
| ·小结 | 第27-28页 |
| 3 DDA方法 | 第28-56页 |
| ·引言 | 第28-29页 |
| ·块体的位移与变形 | 第29-34页 |
| ·位移与变形的子矩阵 | 第29-31页 |
| ·一阶近似 | 第31-32页 |
| ·高阶位移公式与近似 | 第32-33页 |
| ·联立方程式 | 第33-34页 |
| ·单一块体的应力、应变与荷载 | 第34-43页 |
| ·弹性子矩阵 | 第34-36页 |
| ·点荷载 | 第36-37页 |
| ·体积荷载 | 第37-38页 |
| ·惯性力 | 第38-42页 |
| ·点位移的设定 | 第42-43页 |
| ·块体系统运动学 | 第43-56页 |
| ·两块体间的距离 | 第43-45页 |
| ·接触判断 | 第45-46页 |
| ·嵌入准则 | 第46-48页 |
| ·法向弹簧子矩阵 | 第48-50页 |
| ·切向弹簧子矩阵 | 第50-53页 |
| ·摩擦力子矩阵 | 第53-56页 |
| 4 随机道砟颗粒的生成 | 第56-62页 |
| ·概述 | 第56-57页 |
| ·道砟颗粒的模拟 | 第57-59页 |
| ·颗粒形状的模拟 | 第57-58页 |
| ·颗粒级配的模拟 | 第58-59页 |
| ·道砟颗粒的生成 | 第59-60页 |
| ·交错重叠判断 | 第60-62页 |
| 5 道砟变形模拟的DDA模型参数标定 | 第62-82页 |
| ·道砟颗粒自然堆积特性的模拟 | 第62-68页 |
| ·参数设置 | 第62-63页 |
| ·结果分析 | 第63-68页 |
| ·小结 | 第68页 |
| ·道砟单轴压缩试验的DDA反演 | 第68-82页 |
| ·引言 | 第68-69页 |
| ·试验装置 | 第69-70页 |
| ·道砟模型初始孔隙比的反演 | 第70-73页 |
| ·单轴压缩试验应力应变曲线反演 | 第73-76页 |
| ·其他参数敏感性分析 | 第76-82页 |
| 6 道砟单轴压缩DDA数值试验研究 | 第82-94页 |
| ·单轴压缩试验 | 第82-87页 |
| ·加载路径 | 第82页 |
| ·压缩变形 | 第82-85页 |
| ·应力-应变曲线 | 第85-87页 |
| ·循环加载 | 第87-91页 |
| ·循环荷载 | 第87-88页 |
| ·压缩沉降 | 第88-89页 |
| ·弹性回弹与塑性变形 | 第89-91页 |
| ·小结 | 第91-94页 |
| 7 道砟三轴试验的DDA模拟 | 第94-102页 |
| ·引言 | 第94页 |
| ·边界条件模拟 | 第94-97页 |
| ·三轴等向压缩 | 第97-99页 |
| ·静三轴试验 | 第99-101页 |
| ·小结 | 第101-102页 |
| 8 粒径级配对孔隙比的影响 | 第102-106页 |
| ·粒径的影响 | 第102-103页 |
| ·级配的影响 | 第103-105页 |
| ·小结 | 第105-106页 |
| 9 结论与展望 | 第106-108页 |
| ·论文结论 | 第106-107页 |
| ·展望 | 第107-108页 |
| 参考文献 | 第108-116页 |
| 作者简历 | 第116-120页 |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12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