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列车空气动力学性能的研究
| 致谢 | 第1-6页 |
| 中文摘要 | 第6-7页 |
| ABSTRACT | 第7-12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0页 |
|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2-15页 |
| ·高速铁路的发展概况 | 第12-13页 |
| ·研究意义 | 第13-15页 |
| ·国内外研究发展现状 | 第15-18页 |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7-18页 |
| ·本文研究内容 | 第18-20页 |
| 第二章 高速列车空气动力学性能检测试验 | 第20-34页 |
| ·试验方案设计 | 第20-22页 |
| ·试验工况与路段选取 | 第20-21页 |
| ·测点布置 | 第21页 |
| ·测试系统的组成 | 第21-22页 |
| ·测试参数 | 第22页 |
| ·试验结果分析 | 第22-32页 |
| ·明线交会试验 | 第22-25页 |
| ·隧道通过试验 | 第25-29页 |
| ·隧道交会试验 | 第29-30页 |
| ·各工况对比分析 | 第30-32页 |
| ·本章小结 | 第32-34页 |
| 第三章 高速列车空气动力学数值计算模型 | 第34-48页 |
| ·列车绕流的基本特征 | 第34-35页 |
| ·流体流动的控制方程 | 第35-38页 |
| ·质量守恒方程 | 第35-36页 |
| ·动量守恒方程 | 第36-37页 |
| ·湍流的控制方程 | 第37-38页 |
| ·湍流模型 | 第38-44页 |
| ·湍流数值模拟方法 | 第38-41页 |
| ·k-ε两方程湍流模型 | 第41-42页 |
| ·壁面函数法 | 第42-44页 |
| ·几何模型 | 第44-45页 |
| ·本章小结 | 第45-48页 |
| 第四章 横风对高速列车气动性能的影响 | 第48-78页 |
| ·计算域确立与网格划分 | 第48-54页 |
| ·计算区域 | 第48-49页 |
| ·网格划分 | 第49-53页 |
| ·边界条件 | 第53-54页 |
| ·稳态运行时的高速列车气动性能 | 第54-62页 |
| ·列车表面压力分布 | 第54-56页 |
| ·列车周围流场特性 | 第56-58页 |
| ·列车空气动力学性能 | 第58-62页 |
| ·横风作用下的高速列车气动性能 | 第62-75页 |
| ·列车表面压力分布 | 第62-64页 |
| ·列车周围流场特性 | 第64-68页 |
| ·列车空气动力学性能 | 第68-75页 |
| ·本章小结 | 第75-78页 |
| 第五章 风屏障对高速列车气动性能的影响 | 第78-98页 |
| ·模型建立与网格划分 | 第78-83页 |
| ·模型创建 | 第78-79页 |
| ·计算区域 | 第79-80页 |
| ·网格划分 | 第80-81页 |
| ·滑移网格法 | 第81-83页 |
| ·边界条件 | 第83页 |
| ·风屏障高度对列车气动性能的影响 | 第83-89页 |
| ·列车周围流场变化 | 第84-87页 |
| ·列车气动性能变化 | 第87-89页 |
| ·高速列车驶过风屏障时的气动性能 | 第89-96页 |
| ·列车表面压力分布 | 第89-91页 |
| ·列车周围流场特性 | 第91-92页 |
| ·列车空气动力学性能 | 第92-96页 |
| ·本章小结 | 第96-98页 |
|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工作展望 | 第98-100页 |
| ·研究结论 | 第98-99页 |
| ·工作展望 | 第99-100页 |
| 参考文献 | 第100-104页 |
| 作者简历 | 第104-108页 |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10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