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轻工业、手工业论文--食品工业论文--饮料冷食制造工业论文--清凉饮料论文--功能饮料论文

发酵乳饮料的调配与聚合乳清蛋白对发酵乳饮料稳定性的影响

摘要第8-9页
Abstract第9-10页
1 前言第11-22页
    1.1 立题背景第11页
    1.2 乳清蛋白的概述第11-12页
    1.3 乳清蛋白的主要组成第12-14页
        1.3.1 β-乳球蛋白第12-13页
        1.3.2 α-乳白蛋白(α-La)第13-14页
        1.3.3 免疫球蛋白(Ig)第14页
        1.3.4 牛血清白蛋白(BSA)第14页
        1.3.5 乳铁蛋白(LF)第14页
    1.4 乳清蛋白的营养价值第14-15页
    1.5 乳清蛋白的功能特性第15-17页
        1.5.1 凝胶性第15-16页
        1.5.2 乳化性第16页
        1.5.3 起泡性第16页
        1.5.4 涂层性第16-17页
    1.6 乳清蛋白的改性第17-20页
        1.6.1 物理方法改性第17-19页
        1.6.2 乳清蛋白酶改性第19页
        1.6.3 乳清蛋白的化学改性第19-20页
    1.7 发酵乳饮料研究现状第20-21页
    1.8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21页
    1.9 研究内容第21-22页
2 材料与方法第22-29页
    2.1 试验材料第22-24页
        2.1.1 材料与试剂第22-23页
        2.1.2 主要仪器与设备第23-24页
    2.2 试验方法第24-28页
        2.2.1 原料基本成分的测定第24页
        2.2.2 发酵乳饮料工艺流程第24页
        2.2.3 发酵乳饮料酸度、糖和稳定剂添加量的调配第24-25页
        2.2.4 聚合乳清蛋白的添加量对发酵乳饮料稳定性的影响第25-27页
        2.2.5 酸化过程聚合乳清蛋白对发酵乳饮料稳定性的影响第27-28页
    2.3 统计方法第28-29页
3 结果与分析第29-50页
    3.1 原料基本成分第29页
    3.2 发酵乳饮料酸度、糖和稳定剂添加比例的调配第29-35页
        3.2.1 稳定剂的添加比例对发酵乳饮料感官评定的影响第29-30页
        3.2.2 糖的添加比例对发酵乳饮料感官评定的影响第30页
        3.2.3 PH对发酵乳饮料感官评定的影响第30-31页
        3.2.4 BOX-BEHNKEN优化发酵乳饮料酸度、糖和稳定剂添加量第31-32页
        3.2.5 模型的建立与方差分析第32-33页
        3.2.6 各因素相互作用分析第33-35页
    3.3 聚合乳清蛋白的添加量对发酵乳饮料稳定性的影响第35-44页
        3.3.1 聚合乳清蛋白添加量对发酵乳饮料离心沉淀率和吸光比的影响第35-37页
        3.3.2 聚合乳清蛋白的添加量对发酵乳饮料粒径的影响第37-39页
        3.3.3 聚合乳清蛋白的添加量对发酵乳饮料粘度的影响第39-40页
        3.3.4 聚合乳清蛋白的添加量对发酵乳饮料游离巯基的影响第40-41页
        3.3.5 聚合乳清蛋白的添加量对发酵乳饮料表面疏水性的影响第41-43页
        3.3.6 聚合乳清蛋白添加量对发酵乳饮料内源荧光色氨酸光谱的影响第43-44页
    3.4 酸化过程聚合乳清蛋白对发酵乳饮料稳定性的影响第44-48页
        3.4.1 酸化过程中聚合乳清蛋白对发酵乳饮料粒径的影响第44-46页
        3.4.2 酸化过程中聚合乳清蛋白对发酵乳饮料游离巯基的影响第46-47页
        3.4.3 酸化过程中聚合乳清蛋白对发酵乳饮料表面疏水性的影响第47-48页
    3.5 微观结果分析第48-50页
4 讨论第50-53页
    4.1 聚合乳清蛋白的添加量对发酵乳饮料稳定性的影响第50-51页
    4.2 酸化过程对发酵乳饮料稳定性的影响第51-52页
    4.3 聚合乳清蛋白的添加量对发酵乳微观结构的影响第52-53页
5 结论第53-54页
致谢第54-55页
参考文献第55-61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61页

论文共6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刺玫籽油和原花青素的提取及其降血脂功能的研究
下一篇:低品位氧化锌矿和硫氧混合锌矿矿相重构与浸出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