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绪论 | 第8-13页 |
一、研究缘起 | 第8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8-9页 |
三、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一)国内研究状况 | 第9-10页 |
(二)国外有关本选题的研究综述 | 第10-11页 |
四、研究思路 | 第11-12页 |
五、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第一章 互联网时代的内涵、特征及对高职院校学生的影响 | 第13-18页 |
一、互联网时代的内涵及其特征 | 第14-16页 |
(一)互联网时代的内涵 | 第14-15页 |
(二)互联网时代的特征 | 第15-16页 |
二、互联网时代对高职院校学生的影响 | 第16-18页 |
(一)网络聊天在不知不觉中耗费学生青春 | 第16页 |
(二)网络游戏对学生带来巨大的负面冲击力 | 第16-17页 |
(三)网络犯罪侵蚀着学生的灵魂 | 第17-18页 |
第二章 互联网时代高职院校辅导员的内涵及其职业素养 | 第18-34页 |
一、互联网时代高职院校辅导员的科学内涵 | 第18-25页 |
(一)互联网时代高职院校的概念分析 | 第18-19页 |
(二)互联网时代高职院校辅导员的涵义 | 第19-20页 |
(三)互联网时代高职院校辅导员的身份地位 | 第20-21页 |
(四)互联网时代高职院校辅导员工作的基本特征 | 第21-25页 |
二、互联网时代高职院校辅导员职业素养概述 | 第25-34页 |
(一)身心素养 | 第25-26页 |
(二)思想政治素养 | 第26-30页 |
(三)知识素养 | 第30-31页 |
(四)能力素养 | 第31-34页 |
第三章 互联网时代高职院校辅导员职业素养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提升的必要性 | 第34-42页 |
一、互联网时代高职院校辅导员职业素养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34-38页 |
(一)角色定位不准确 | 第34-35页 |
(二)业务能力有欠缺 | 第35页 |
(三)科研意识与水平不高 | 第35-36页 |
(四)网络信息处理能力不强 | 第36-37页 |
(五)对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培养管理模式单一 | 第37-38页 |
二、互联网时代提升高职院校辅导员职业素养的必要性 | 第38-42页 |
(一)时代发展的需要 | 第38-39页 |
(二)学生成长的需要 | 第39-40页 |
(三)改革发展的需要 | 第40-42页 |
第四章 互联网时代高职院校辅导员职业素养提升策略 | 第42-50页 |
一、完善高职院校辅导员职业素养提升体制 | 第42-43页 |
(一)确立高职院校辅导员的职业标准 | 第42页 |
(二)完善高职院校辅导员职称与待遇的相关政策 | 第42-43页 |
二、优化高职院校辅导员职业素养提升机制 | 第43-50页 |
(一)优化选拔与考核机制 | 第43-45页 |
(二)优化激励与流转机制 | 第45-47页 |
(三)完善学习培训机制 | 第47-48页 |
(四)健全实践机制 | 第48-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4页 |
附录 | 第54-55页 |
致谢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