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引言 | 第9-10页 |
第一章 跨境高等教育的概念及法律规制意义 | 第10-13页 |
一、跨境高等教育概念的界定 | 第10-11页 |
(一) 高等教育服务 | 第10页 |
(二) 跨境教育 | 第10页 |
(三) 跨境高等教育 | 第10-11页 |
二、国际法规制跨境高等教育的特殊法律意义 | 第11-13页 |
(一) 国际法的强制力规范跨境高等教育的发展 | 第11页 |
(二) 国际法的指引作用引导跨境高等教育的发展方向 | 第11-13页 |
第二章 GATS框架下四种模式与代表国家现状分析 | 第13-18页 |
一、GATS框架下跨境高等教育的四种模式 | 第13-15页 |
(一) 以跨境远程教育为主要形式的跨境交付模式 | 第13页 |
(二) 以留学生为主要形式的境外消费模式 | 第13-14页 |
(三) 以中外合作办学为主要形式的商业存在模式 | 第14页 |
(四) 以派遣教师为主要形式的自然人流动模式 | 第14-15页 |
二、GATS四种模式下跨境高等教育代表性国家现状分析 | 第15-18页 |
(一) 美国跨境高等教育四种模式承诺水平 | 第15-16页 |
(二) 澳大利亚跨境高等教育四种模式的承诺水平 | 第16页 |
(三) 中国跨境高等教育四种模式的承诺水平 | 第16-18页 |
第三章 GATS框架下跨境高等教育四种模式存在问题分析 | 第18-23页 |
一、跨境交付模式 | 第18-19页 |
(一) 跨境交付存在文化安全隐患 | 第18页 |
(二) 解决跨境交付问题的法律依据混乱 | 第18-19页 |
二、境外消费模式 | 第19-20页 |
(一) 境外消费教育公平无法保障 | 第19页 |
(二) 境外消费教育质量低 | 第19-20页 |
三、商业存在模式 | 第20-21页 |
(一) 教育主权受到威胁 | 第20页 |
(二) 商业存在形式单一 | 第20-21页 |
四、自然人流动模式 | 第21-23页 |
(一) 自然人流动发展缓慢 | 第21页 |
(二) 自然人流动依附度低 | 第21-23页 |
第四章 GATS框架下跨境高等教育法律规制问题的解决措施 | 第23-31页 |
一、加强冲突规范与准据法对跨境交付模式的控制与监管 | 第23-24页 |
(一) 冲突规范引导跨境交付 | 第23页 |
(二) 加大准据法对跨境交付的控制与监管 | 第23-24页 |
二、利用透明度原则与国民待遇原则提升境外消费质量 | 第24-26页 |
(一) 以透明度原则保证跨境高等教育公平 | 第24-25页 |
(二) 以国民待遇原则提升跨境高等教育质量 | 第25-26页 |
三、通过市场准入原则与最惠国待遇原则完善商业存在模式 | 第26-27页 |
(一) 通过市场准入原则保护教育主权 | 第26页 |
(二) 以最惠国待遇原则引入多种商业存在形式 | 第26-27页 |
四、以签订条约与商业存在模式带动自然人流动模式 | 第27-28页 |
(一) 通过签订条约拓宽自然人流动渠道 | 第27-28页 |
(二) 以商业存在带动自然人流动的发展 | 第28页 |
五、国际法规制措施对我国法律规制跨境高等教育的启示 | 第28-31页 |
(一) 注重跨境高等教育立法的系统性 | 第28-29页 |
(二) 通过国内立法弥补GATS承诺的漏洞 | 第29页 |
(三) 以“双备案”制度规范商业存在中介机构的分支机构 | 第29-31页 |
结论 | 第31-32页 |
参考文献 | 第32-35页 |
致谢 | 第3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