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8页 |
1.1 引言 | 第10页 |
1.2 天然气发动机的发展现状 | 第10-12页 |
1.3 天然气发动机的特点 | 第12-13页 |
1.4 天然气发动机的分类 | 第13-14页 |
1.4.1 以燃料使用的方式来划分 | 第13页 |
1.4.2 以燃烧时天然气与空气的混合浓度来划分 | 第13-14页 |
1.4.3 以燃料控制方式分类 | 第14页 |
1.5 天然气发动机关键技术 | 第14-15页 |
1.5.1 稀薄燃烧技术 | 第14-15页 |
1.5.2 电控燃气喷射技术 | 第15页 |
1.5.3 高能点火技术 | 第15页 |
1.6 天然气发动机空燃比控制策略研究 | 第15-17页 |
1.7 本文的主要工作 | 第17-18页 |
第2章 天然气发动机配气系统及控制系统设计 | 第18-26页 |
2.1 天然气发动机配气系统设计 | 第18-21页 |
2.1.1 天然气发动机燃气供给部件选型 | 第19-21页 |
2.1.2 天然气发动机空气供给部件选型 | 第21页 |
2.2 天然气发动机控制系统总体设计 | 第21-24页 |
2.2.1 天然气发动机控制系统硬件总体设计 | 第22-24页 |
2.2.2 天然气发动机控制系统软件总体设计 | 第24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24-26页 |
第3章 天然气发动机控制系统硬件设计 | 第26-38页 |
3.1 单片机最小系统及引脚分配 | 第26-27页 |
3.1.1 单片机选型 | 第26页 |
3.1.2 单片机最小系统电路设计 | 第26页 |
3.1.3 单片机引脚分配 | 第26-27页 |
3.2 输入信号调理单元电路设计 | 第27-31页 |
3.2.1 输入信号调理电路 | 第27-30页 |
3.2.2 电源模块电路 | 第30页 |
3.2.3 CAN总线通讯模块 | 第30-31页 |
3.3 执行器驱动单元电路设计 | 第31-37页 |
3.3.1 燃气喷射阀驱动电路设计 | 第31-33页 |
3.3.2 电子节气门驱动电路设计 | 第33-36页 |
3.3.3 点火线圈驱动电路设计 | 第36-37页 |
3.4 硬件设计实物图 | 第37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第4章 天然气发动机控制系统软件设计 | 第38-52页 |
4.1 控制软件方案设计 | 第38-39页 |
4.2 软件总体结构设计 | 第39页 |
4.3 基础软件层软件设计 | 第39-41页 |
4.3.1 转速计算程序 | 第39-40页 |
4.3.2 模拟量处理程序 | 第40页 |
4.3.3 MAP的管理程序 | 第40-41页 |
4.4 应用软件层软件设计 | 第41-51页 |
4.4.1 点火线圈驱动控制程序 | 第41-42页 |
4.4.2 燃气喷射阀驱动程序 | 第42-46页 |
4.4.3 电子节气门驱动程序 | 第46-49页 |
4.4.4 空燃比控制策略 | 第49-50页 |
4.4.5 调速控制策略 | 第50页 |
4.4.6 基于转速闭环的空燃比控制策略 | 第50-51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第5章 天然气发动机试验研究 | 第52-67页 |
5.1 试验台架介绍 | 第52-55页 |
5.1.1 配气系统介绍 | 第53-54页 |
5.1.2 点火系统介绍 | 第54页 |
5.1.3 实验设备介绍 | 第54-55页 |
5.2 电子节气门控制实验研究 | 第55-57页 |
5.2.1 节气门 5°到 9°阶跃实验 | 第55-56页 |
5.2.2 节气门 11°到 16°阶跃实验 | 第56页 |
5.2.3 节气门 5°到 16°阶跃实验 | 第56-57页 |
5.3 天然气发动机起动阶段控制试验研究 | 第57-60页 |
5.3.1 起动阶段喷射脉宽对发动机起动性能的影响 | 第57-59页 |
5.3.2 天然气发动机空载起动到运行稳定过程 | 第59-60页 |
5.4 天然气发动机控制系统控制性能试验研究 | 第60-65页 |
5.4.1 天然气发动机稳态工况控制试验 | 第60-63页 |
5.4.2 天然气发动机瞬态工况控制试验 | 第63-65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65-67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67-68页 |
1.全文总结 | 第67页 |
2.工作展望 | 第67-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72-73页 |
致谢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