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2-3页 |
ABSTRACT | 第3-4页 |
缩略词 | 第5-8页 |
文献综述 | 第8-15页 |
1 厚皮甜瓜及其采后病害 | 第8-10页 |
2 果蔬的化学诱导抗病性及其作用机理 | 第10-12页 |
2.1 诱抗剂及其作用效果 | 第10-11页 |
2.2 诱抗剂的作用机理 | 第11-12页 |
3 NO对植物抗病性的诱导及其作用机理 | 第12-14页 |
3.1 诱导植物抗病性 | 第12-13页 |
3.2 NO诱导植物抗病性的机理 | 第13-14页 |
3.2.1 信号转导作用 | 第13页 |
3.2.2 诱导活性氧的爆发 | 第13页 |
3.2.3 诱导植物次生代谢产物的合成 | 第13页 |
3.2.4 诱导植物抗病基因的表达和诱导防御酶的活性 | 第13-14页 |
3.2.5 诱导物理屏障的形成 | 第14页 |
4 果实的采后愈伤 | 第14-15页 |
4.1 愈伤的过程 | 第14页 |
4.2 影响愈伤形成的化学药物 | 第14-15页 |
1 前言 | 第15-16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16-24页 |
2.1 材料 | 第16页 |
2.2 主要仪器和设备 | 第16页 |
2.3 方法 | 第16-23页 |
2.3.1 SNP和cPTIO溶液的制备及田间喷洒 | 第16-17页 |
2.3.2 果实人工模拟损伤 | 第17页 |
2.3.3 失重率、发病率和病斑直径的测定 | 第17页 |
2.3.4 伤口部位软木酯和木质素积累的观察 | 第17页 |
2.3.5 生理指标的测定 | 第17-18页 |
2.3.6 取样 | 第18页 |
2.3.7 ATP、ADP和AMP含量的测定 | 第18-19页 |
2.3.8 超氧阴离子产生速率及过氧化氢含量的测定 | 第19页 |
2.3.9 抗氧化酶活性的测定 | 第19-20页 |
2.3.10 苯丙烷代谢关键酶活性的测定 | 第20-21页 |
2.3.11 总酚、类黄酮和木质素含量的测定 | 第21页 |
2.3.12 抗性相关基因表达量的测定 | 第21-23页 |
2.4 数据分析 | 第23-24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24-35页 |
3.1 采前NO处理对厚皮甜瓜果实采后抗病性的影响 | 第24-31页 |
3.1.1 对损伤接种发病率和病斑直径的影响 | 第24页 |
3.1.2 对ATP,ADP,AMP含量及EC的影响 | 第24-25页 |
3.1.3 对活性氧代谢的影响 | 第25-28页 |
3.1.4 对苯丙烷代谢的影响 | 第28-30页 |
3.1.5 对果实采后生理的影响 | 第30-31页 |
3.2 采前NO处理对厚皮甜瓜果实愈伤的影响 | 第31-35页 |
3.2.1 对果实失重率和发病率的影响 | 第31-32页 |
3.2.2 对伤口处软木酯和木质素积累的影响 | 第32-33页 |
3.2.3 对伤口处PAL活性及总酚、类黄酮和木质素含量的影响 | 第33-35页 |
4 讨论 | 第35-39页 |
5 结论 | 第39-40页 |
参考文献 | 第40-50页 |
致谢 | 第50-51页 |
作者简介 | 第51-52页 |
导师简介 | 第52-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