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注释表 | 第12-13页 |
缩略词 | 第13-1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19页 |
1.1 本文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第14-15页 |
1.2 离合器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1.2.1 离合器国内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1.2.2 离合器国外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1.3 本文主要研究工作 | 第17-19页 |
第二章 汽车传动系统的简化与建模 | 第19-37页 |
2.1 概述 | 第19-20页 |
2.2 简化原则与方法 | 第20-21页 |
2.3 传动系统主要部件的简化 | 第21-28页 |
2.3.1 发动机的简化 | 第21-22页 |
2.3.2 离合器简化 | 第22-24页 |
2.3.3 变速箱的简化 | 第24-26页 |
2.3.4 传动轴和万向节的简化 | 第26页 |
2.3.5 驱动桥的简化 | 第26-27页 |
2.3.6 车轮的简化 | 第27页 |
2.3.7 车身的简化 | 第27-28页 |
2.4 发动机激励力矩的确定 | 第28-29页 |
2.5 建模 | 第29-36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第三章 离合器完全接合后的分段线性扭转振动分析 | 第37-53页 |
3.1 离合器分段线性扭转振动的定性分析 | 第37-43页 |
3.2 基于KB法的离合器分段线性扭转振动的定量分析 | 第43-46页 |
3.3 离合器分段线性扭转振动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46-52页 |
3.3.1 发动机扭矩波动的影响 | 第47-48页 |
3.3.2 扭转减振器弹簧间隙的影响 | 第48-50页 |
3.3.3 扭转减振器弹簧刚度的影响 | 第50页 |
3.3.4 扭转减振器阻尼的影响 | 第50-51页 |
3.3.5 离合器、变速箱、车轮等转动惯量的影响 | 第51-52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第四章 离合器接合过程中的非线性扭转振动分析 | 第53-76页 |
4.1 离合器摩擦模型的建立 | 第53-57页 |
4.1.1 Coulomb摩擦模型 | 第53-54页 |
4.1.2 Stribeck摩擦模型 | 第54-56页 |
4.1.3 Karnopp摩擦模型 | 第56-57页 |
4.2 离合器摩擦抖动的定性分析 | 第57-64页 |
4.2.1 相轨迹方程的建立 | 第57-58页 |
4.2.2 基于Coulomb摩擦模型的相平面分析 | 第58-61页 |
4.2.3 基于Stribeck摩擦模型的相平面分析 | 第61-63页 |
4.2.4 防止和改善离合器自激振动的定性分析 | 第63-64页 |
4.3 离合器摩擦抖动的数值分析 | 第64-67页 |
4.3.1 有效摩擦半径 | 第64-65页 |
4.3.2 离合器Karnopp摩擦力矩模型的建立 | 第65页 |
4.3.3 离合器摩擦抖动的数值计算 | 第65-67页 |
4.4 离合器摩擦抖动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67-75页 |
4.4.1 摩擦系数梯度的影响 | 第67-70页 |
4.4.2 动摩擦系数的影响 | 第70-71页 |
4.4.3 扭转减振器阻尼的影响 | 第71-73页 |
4.4.4 扭转减振器工作刚度的影响 | 第73页 |
4.4.5 波形片轴向刚度的影响 | 第73-75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75-76页 |
第五章 离合器参数的优选 | 第76-81页 |
第六章 总结和展望 | 第81-83页 |
6.1 总结 | 第81-82页 |
6.2 研究展望 | 第82-83页 |
参考文献 | 第83-87页 |
致谢 | 第87-88页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8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