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中等教育论文--各科教学法、教学参考书论文--化学论文

知识可视化下《物质结构与性质》的教学设计研究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页
第1章 前言第9-14页
    1.1 选题缘由第9页
        1.1.1 教育信息化盛行第9页
        1.1.2 知识可视化的发展第9页
    1.2 研究现状第9-12页
        1.2.1 国外研究现状第9-10页
        1.2.2 国内研究现状第10-12页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2页
        1.3.1 对学生的意义第12页
        1.3.2 对教师的意义第12页
        1.3.3 对现代化教学的意义第12页
    1.4 研究方法第12-13页
        1.4.1 文献法研究法第13页
        1.4.2 问卷调查法第13页
        1.4.3 访谈法第13页
    1.5 研究思路第13-14页
第2章 相关理论基础及核心概念界定第14-16页
    2.1 相关理论基础第14页
        2.1.1 双重编码理论第14页
        2.1.2 脑科学理论第14页
        2.1.3 图示理论第14页
    2.2 相关概念界定第14-16页
        2.2.1 可视化第15页
        2.2.2 知识可视化第15-16页
第3章 知识可视化在《物质结构与性质》教学中的应用第16-24页
    3.1 《物质结构与性质》知识特点第16-17页
        3.1.1 宏微结合第16页
        3.1.2 化学用语繁杂第16页
        3.1.3 概念抽象第16页
        3.1.4 空间结构抽象第16-17页
    3.2 学生的认知特点第17页
    3.3 知识可视化在《物质结构与性质》教学中应用的可行性分析第17-20页
        3.3.1 学校设施情况第17-18页
        3.3.2 教师访谈第18页
        3.3.3 学生问卷分析第18-20页
    3.4 适合《物质结构与性质》教学的知识可视化形式第20-21页
        3.4.1 视觉隐喻第20-21页
        3.4.2 知识动画第21页
        3.4.3 思维导图第21页
        3.4.4 模型构建第21页
    3.5 知识可视化在《物质结构与性质》教学中的应用模式第21-24页
        3.5.1 教学分析第22-23页
        3.5.2 可视化设计第23页
        3.5.3 教学实施第23页
        3.5.4 教学反思第23-24页
第4章 知识可视化下《物质结构与性质》的具体教学设计第24-43页
    4.1“原子结构”的视觉隐喻型教学设计第24-29页
        4.1.1 教学分析第24-25页
        4.1.2 可视化设计第25-29页
        4.1.3 教学反思第29页
    4.2“共价键”的知识动画型教学设计第29-33页
        4.2.1 教学分析第29-30页
        4.2.2 可视化设计第30-33页
        4.2.3 教学反思第33页
    4.3“分子的立体构型”的思维导图型教学设计第33-38页
        4.3.1 教学分析第33-34页
        4.3.2 可视化设计第34-37页
        4.3.3 教学反思第37-38页
    4.4“离子晶体”的模型构建型教学设计第38-43页
        4.4.1 教学分析第38页
        4.4.2 可视化设计第38-41页
        4.4.3 教学反思第41-43页
第5章 案例教学效果分析第43-47页
    5.1 访谈结果分析第43-45页
    5.2 案例的教学效果总结第45页
    5.3 对后续案例开发的启示第45-47页
第6章 研究结果与展望第47-48页
    6.1 研究结果第47页
    6.2 研究展望第47-48页
参考文献第48-51页
附录A 教师访谈调查第51-52页
附录B 《物质结构与性质》的学习情况问卷调查第52-53页
附录C 学生访谈调查第53-54页
致谢第54-56页
在学期间的科研情况第56页

论文共5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教育硕士教育实习期间专业发展的叙事研究--以化学专业实习生“自我”实习经历为例
下一篇:赏识教育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实施现状及对策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