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3页 |
1.1 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 第11页 |
1.2.1 国内的研究现状 | 第11页 |
1.2.2 国外的研究现状 | 第11页 |
1.3 研究的内容 | 第11-12页 |
1.4 研究的方法 | 第12-13页 |
第二章 微课的概念及其特点 | 第13-15页 |
2.1 微课的概念 | 第13页 |
2.2 微课的特点 | 第13-15页 |
第三章 微课在陕北地区初中物理教学中应用现状调查与分析 | 第15-24页 |
3.1 陕北地区初中物理教师应用微课教学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 第15-19页 |
3.1.1 陕北地区初中物理教师对微课的认识与理解 | 第15-16页 |
3.1.2 陕北地区初中物理教师制作微课的现状与分析 | 第16页 |
3.1.3 陕北地区初中物理教师应用微课的现状与分析 | 第16-19页 |
3.2 陕北地区初中学生应用微课学习物理的现状与分析 | 第19-24页 |
3.2.1 陕北地区初中学生对微课的了解 | 第19页 |
3.2.2 陕北地区初中学生应用微课学习物理可行性分析 | 第19-21页 |
3.2.3 微课对陕北地区初中学生学习物理的作用 | 第21页 |
3.2.4 陕北地区初中学生应用微课学习物理的优势 | 第21-22页 |
3.2.5 陕北地区初中学生对微课的期待 | 第22页 |
3.2.6 陕北地区初中学生应用微课学习的困难 | 第22-24页 |
第四章 微课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 第24-28页 |
4.1 微课不能替代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 | 第24-25页 |
4.2 微课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模式 | 第25-26页 |
4.3 微课应用于陕北地区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局限性 | 第26页 |
4.4 陕北地区初中物理教学中应使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与微课相结合 | 第26-28页 |
第五章 初中物理教学中微课的制作 | 第28-36页 |
5.1 初中物理微课的选题 | 第28-29页 |
5.2 初中物理微课的设计 | 第29-33页 |
5.2.1 初中物理微课的学习对象 | 第29页 |
5.2.2 初中物理微课的教学目标 | 第29-30页 |
5.2.3 初中物理微课的教学环节 | 第30-31页 |
5.2.4 初中物理微课的内容 | 第31页 |
5.2.5 初中物理微课的语言 | 第31-32页 |
5.2.6 初中物理微课问题的设计 | 第32-33页 |
5.3 初中物理微课的制作 | 第33-36页 |
5.3.1 教学录像法 | 第33-34页 |
5.3.2 屏幕录制法 | 第34-36页 |
第六章 微课在陕北地区初中物理教学中应用的效果和反思 | 第36-54页 |
6.1 陕北地区初中物理教学中应用微课的效果 | 第37-46页 |
6.1.1 使用微课后学生的成绩 | 第37-42页 |
6.1.2 微课能够提升陕北地区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效果 | 第42-44页 |
6.1.3 微课能够改善陕北地区初中物理习题教学 | 第44页 |
6.1.4 微课能够满足陕北地区初中学生的学习需求 | 第44-45页 |
6.1.5 微课能够促进陕北地区初中物理教师的专业发展 | 第45-46页 |
6.2 陕北地区初中物理教学中微课应用的反馈 | 第46-51页 |
6.2.1 教师对微课应用于初中物理教学中的评价 | 第46-49页 |
6.2.2 学生对使用微课学习初中物理的评价 | 第49-51页 |
6.3 微课应用于陕北地区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反思 | 第51-54页 |
6.3.1 微课使知识变得碎片化,学生难以有效利用 | 第51-52页 |
6.3.2 微课有着较为单一的目标,无法实现三维目标 | 第52页 |
6.3.3 微课的运用使课堂生成难度大大降低 | 第52页 |
6.3.4 普及、推广微课需要较高的成本 | 第52-53页 |
6.3.5 微课质量存在天壤之别 | 第53-54页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7页 |
附录A | 第57-59页 |
附录B | 第59-61页 |
致谢 | 第61-6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