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教育背景下智慧教学研究
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20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2.1 理论意义 | 第11-12页 |
1.2.2 实践意义 | 第12页 |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2-15页 |
1.3.1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2-13页 |
1.3.2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3-15页 |
1.4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5-18页 |
1.4.1 智慧 | 第15-17页 |
1.4.2 智慧教学 | 第17-18页 |
1.5 研究方法 | 第18-20页 |
1.5.1 文献法 | 第18-19页 |
1.5.2 现场观察法 | 第19页 |
1.5.3 案例法 | 第19页 |
1.5.4 访谈法 | 第19-20页 |
第2章 智慧教学的理论基础 | 第20-25页 |
2.1 素质教育理论及启示 | 第20-21页 |
2.2 智慧平衡理论及启示 | 第21-22页 |
2.3 人本主义理论及启示 | 第22-23页 |
2.4 建构主义理论及启示 | 第23-25页 |
第3章 智慧教学模式构建 | 第25-37页 |
3.1 智慧教学目标 | 第25-29页 |
3.1.1 智慧教学总目标 | 第26页 |
3.1.2 智慧教学具体目标 | 第26-29页 |
3.2 智慧教学内容 | 第29-33页 |
3.2.1 主题型智慧教学内容 | 第30-31页 |
3.2.2 渗透型智慧教学内容 | 第31-33页 |
3.3 智慧教学过程 | 第33-35页 |
3.3.1 教学步骤 | 第33-34页 |
3.3.2 教师活动 | 第34页 |
3.3.3 学生活动 | 第34-35页 |
3.4 智慧教学评价 | 第35-37页 |
3.4.1 教学评价对象的多样化 | 第35页 |
3.4.2 教学评价维度的立体化 | 第35-36页 |
3.4.3 教学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 第36-37页 |
第4章 智慧教学实践案例及分析 | 第37-41页 |
4.1 智慧教学案例 | 第37-39页 |
4.2 教学案例分析 | 第39页 |
4.3 教学案例效果 | 第39-41页 |
第5章 总结 | 第41-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7页 |
附录 | 第47-48页 |
导师及作者简介 | 第48-49页 |
致谢 | 第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