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教育论文--电化教育论文--计算机化教学论文

我国“慕课”发展研究

中文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绪论第10-18页
    1.1 研究背景及其意义第10-12页
        1.1.1 研究背景第10-11页
        1.1.2 研究意义第11-12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述评第12-16页
        1.2.1 有关“慕课”研究文献及述评第12-14页
        1.2.2 “慕课”视角下高等教育研究文献及述评第14-16页
    1.3 研究思路和主要观点第16-18页
第2章 “慕课”的概念与基本属性第18-27页
    2.1 “慕课”的概念第18-21页
        2.1.1 “慕课”内涵第18页
        2.1.2 “慕课”、微课、精品课程概念区分第18-21页
    2.2 “慕课”的特点第21-23页
        2.2.1 高度的互动性第21页
        2.2.2 学习的便捷性第21-22页
        2.2.3 受众的广泛性第22页
        2.2.4 课程的免费性第22-23页
    2.3 “慕课”的设计理念第23-25页
        2.3.1 行为主义理论第23-24页
        2.3.2 关联主义理论第24-25页
    2.4 “慕课”三大运行平台第25-27页
第3章 “慕课”对高等教育的作用第27-34页
    3.1 维护教育公平第27-28页
    3.2 促进教学改革第28-31页
    3.3 增进社会服务第31-32页
    3.4 实现终身教育第32-34页
第4章 我国“慕课”发展的问题及对策第34-47页
    4.1 我国“慕课”发展面临的问题第34-37页
        4.1.1 资金短缺第34-35页
        4.1.2 政策缺失第35页
        4.1.3 质量低下第35-36页
        4.1.4 设施不全第36-37页
        4.1.5 学分问题第37页
    4.2 促进我国“慕课”发展的对策第37-47页
        4.2.1 资金支持第38-40页
        4.2.2 政策辅助第40-42页
        4.2.3 质量提升第42-44页
        4.2.4 设施建设第44-45页
        4.2.5 学分认证第45-47页
第5章 结语第47-48页
参考文献第48-53页
致谢第53页

论文共5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PhoneGap的跨平台移动电子书店的研究与实现
下一篇:素质教育背景下智慧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