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合作学习中心理效应的研究
中文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绪论 | 第9-13页 |
0.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0.2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0.2.1 研究理论意义 | 第10-11页 |
0.2.2 研究实践意义 | 第11页 |
0.3 研究方法 | 第11-12页 |
0.3.1 文献法 | 第11页 |
0.3.2 问卷调查法 | 第11页 |
0.3.3 观察法 | 第11页 |
0.3.4 教学实验法 | 第11-12页 |
0.4 研究内容 | 第12-13页 |
1. 研究综述 | 第13-17页 |
1.1 国外研究动态 | 第13-14页 |
1.2 国内研究动态 | 第14-17页 |
2 合作学习及其心理效应 | 第17-22页 |
2.1 合作学习 | 第17-19页 |
2.1.1 合作学习的原则 | 第17-18页 |
2.1.2 合作学习的组织 | 第18页 |
2.1.3 化学合作学习的内容 | 第18-19页 |
2.2 合作学习的心理效应 | 第19-22页 |
3 化学合作学习的开展 | 第22-29页 |
3.1 化学合作学习教学的准备 | 第22-23页 |
3.1.1 重视合作学习的教学价值 | 第22页 |
3.1.2 开展合作学习的培训活动 | 第22-23页 |
3.2 营造合作学习小组的学习氛围 | 第23-24页 |
3.2.1 建立异质化的合作学习小组 | 第23页 |
3.2.2 及时了解与引导合作学习小组的氛围 | 第23-24页 |
3.3 强化合作学习认知教育功能 | 第24-26页 |
3.3.1 突出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性地位 | 第24-25页 |
3.3.2 延伸合作学习范围 | 第25-26页 |
3.3.3 建立合理的评价体系 | 第26页 |
3.4 发挥榜样性作用 | 第26-27页 |
3.4.1 树立小组榜样 | 第26-27页 |
3.4.2 树立个体榜样 | 第27页 |
3.5 发挥教师引导作用 | 第27-29页 |
3.5.1 建立积极的师生关系 | 第27页 |
3.5.2 加强对合作学习的理解与把握 | 第27-28页 |
3.5.3 提升自己的化学知识水平 | 第28-29页 |
4 化学合作学习心理效应的实验研究 | 第29-38页 |
4.1 实验设计的思想 | 第29页 |
4.2 实验前被试选择 | 第29页 |
4.3 教学实验实施 | 第29-32页 |
4.3.1 控制组教学实验 | 第30页 |
4.3.2 实验组教学设计 | 第30-32页 |
4.4 实验组与控制组差异分析 | 第32-38页 |
4.4.1 问卷法比较分析 | 第32-36页 |
4.4.1.1 问卷理论基础 | 第32-33页 |
4.4.1.2 问卷试测 | 第33页 |
4.4.1.3 问卷形成 | 第33-34页 |
4.4.1.4 实验后实验组与控制组测试分析 | 第34-36页 |
4.4.2 观察法比较分析 | 第36-38页 |
5 化学合作学习心理效应的启示 | 第38-43页 |
5.1 合作学习对从众效应影响 | 第38页 |
5.2 合作学习对奖惩效应影响 | 第38-39页 |
5.3 合作学习对认知地图效应影响 | 第39-40页 |
5.4 合作学习对关系场效应影响 | 第40页 |
5.5 合作学习对提升学生化学知识水平影响 | 第40-43页 |
6 结论与研究展望 | 第43-45页 |
6.1 研究结论 | 第43页 |
6.2 研究展望 | 第43-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 第48-49页 |
附录 | 第49-51页 |
致谢 | 第51-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