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目录 | 第8-11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7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1页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1-12页 |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2-15页 |
1.3.1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2-13页 |
1.3.2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3-14页 |
1.3.3 世界银行对公众参与的认识发展 | 第14-15页 |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5-17页 |
第2章 公众参与的相关理论 | 第17-25页 |
2.1 公众参与的定义 | 第17-18页 |
2.2 利益相关者 | 第18-19页 |
2.3 公众参与的主要方法 | 第19-20页 |
2.4 公众参与阶梯理论 | 第20-22页 |
2.5 Thomas的公众参与有效决策模型 | 第22-24页 |
2.6 政府投资项目中的公众参与机理 | 第24-25页 |
第3章 锦州市交通改造项目公众参与现状 | 第25-35页 |
3.1 锦州市交通改造项目 | 第25-29页 |
3.1.1 项目背景介绍 | 第25-26页 |
3.1.2 项目内容及建设目标 | 第26-27页 |
3.1.3 项目的组织结构 | 第27-29页 |
3.1.4 项目的实施进度 | 第29页 |
3.2 项目中的公众参与 | 第29-35页 |
3.2.1 引入目的 | 第29-30页 |
3.2.2 三轮公众参与咨询服务工作大纲 | 第30-31页 |
3.2.3 公众参与合同的采购 | 第31-32页 |
3.2.4 公众参与方法 | 第32页 |
3.2.5 公众参与的调研范围及参与人数 | 第32-33页 |
3.2.6 公众参与实施情况 | 第33-35页 |
第4章 锦州市交通改造项目公众参与机制分析与评价 | 第35-55页 |
4.1 用公众参与理论分析 | 第35-38页 |
4.1.1 用优化的公众参与阶梯理论分析 | 第35-37页 |
4.1.2 用Thomas的公众参与有效决策模型分析 | 第37-38页 |
4.2 公众参与样本抽取分析 | 第38-41页 |
4.2.1 确定调查的社区 | 第38页 |
4.2.2 公开座谈会样本抽取 | 第38-39页 |
4.2.3 焦点访谈样本抽取 | 第39-40页 |
4.2.4 个体访问样本抽取 | 第40-41页 |
4.2.5 问卷调查样本抽取 | 第41页 |
4.3 被调查对象代表性分析 | 第41-46页 |
4.3.1 被访者自然情况 | 第41-43页 |
4.3.2 被访者出行情况 | 第43-45页 |
4.3.3 被访者的代表性 | 第45-46页 |
4.4 统计数据的可靠性分析 | 第46页 |
4.5 实施过程中的质量监控 | 第46-47页 |
4.6 实施效果分析 | 第47-54页 |
4.6.1 意见反馈分析 | 第47-53页 |
4.6.2 公众满意度分析 | 第53-54页 |
4.7 公众参与机制评价 | 第54-55页 |
第5章 锦州市交通改造项目公众参与机制的经验启示 | 第55-67页 |
5.1 保障公众参与的效率效果 | 第55-57页 |
5.1.1 本项目中保障公众参与的效率效果经验 | 第55页 |
5.1.2 经验启示 | 第55-57页 |
5.2 培训利益相关者的意识技能 | 第57-59页 |
5.2.1 本项目中培训利益相关者的意识技能经验 | 第57-58页 |
5.2.2 经验启示 | 第58-59页 |
5.3 开展多种调查方式 | 第59-60页 |
5.3.1 本项目中多元化调查方式的经验 | 第59-60页 |
5.3.2 经验启示 | 第60页 |
5.4 意见输入的科学化设计 | 第60-62页 |
5.4.1 本项目中意见输入的科学化设计经验 | 第60-62页 |
5.4.2 经验启示 | 第62页 |
5.5 加强信息的公开和反馈 | 第62-64页 |
5.5.1 本项目中信息交流的经验 | 第62页 |
5.5.2 经验启示 | 第62-64页 |
5.6 考虑对弱势群体的影响 | 第64-67页 |
5.6.1 本项目中重点关注弱势群体的经验 | 第64-65页 |
5.6.2 经验启示 | 第65-67页 |
第6章 结论及展望 | 第67-69页 |
6.1 结论 | 第67-68页 |
6.2 展望 | 第68-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3页 |
致谢 | 第73-75页 |
个人简介 | 第75-77页 |
附录 | 第77-9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