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第5-8页 |
摘要 | 第8-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3页 |
1 秀珍菇 | 第11-12页 |
1.1 食用菌概述 | 第11页 |
1.2 秀珍菇 | 第11-12页 |
2 食用菌多糖的研究进展 | 第12-21页 |
2.1 食用菌多糖概况 | 第12-13页 |
2.2 食用菌多糖的提取 | 第13-17页 |
2.3 食用菌多糖的分离、纯化 | 第17-19页 |
2.4 食用菌多糖的含量测定 | 第19页 |
2.5 食用菌多糖的结构分析 | 第19-20页 |
2.6 食用菌多糖的生物活性 | 第20-21页 |
3 本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21-23页 |
第二章 水提醇沉法提取秀珍菇多糖工艺研究 | 第23-38页 |
1 材料与仪器 | 第23页 |
1.1 材料与试剂 | 第23页 |
1.2 主要仪器 | 第23页 |
2 试验方法 | 第23-27页 |
2.1 样品前处理 | 第23页 |
2.2 多糖含量的测定 | 第23-25页 |
2.3 水提醇沉秀珍菇多糖 | 第25-27页 |
2.4 数据分析 | 第27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27-36页 |
3.1 不同提取温度对秀珍菇多糖得率影响 | 第27-28页 |
3.2 不同提取时间对多糖得率的影响 | 第28-29页 |
3.3 不同水料比对多糖得率的影响 | 第29页 |
3.4 不同乙醇浓度对多糖得率的影响 | 第29-30页 |
3.5 水提醇沉秀珍菇多糖最佳工艺研究 | 第30-36页 |
4. 本章小结 | 第36-38页 |
第三章 超声波和超高压提取秀珍菇多糖的工艺研究 | 第38-55页 |
1 材料与仪器 | 第38-39页 |
1.1 材料与试剂 | 第38页 |
1.2 主要仪器 | 第38-39页 |
2 试验方法 | 第39-44页 |
2.1 样品前处理 | 第39页 |
2.2 多糖含量的测定 | 第39页 |
2.3 超声波提取秀珍菇多糖 | 第39-42页 |
2.4 超高压提取秀珍菇多糖 | 第42-44页 |
2.5 数据分析 | 第44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44-54页 |
3.1 超声波提取秀珍菇多糖工艺的的优化 | 第44-50页 |
3.2 超高压提取秀珍菇多糖工艺的的优化 | 第50-54页 |
4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第四章 秀珍菇多糖的分离纯化及初步结构分析 | 第55-72页 |
1 材料与仪器 | 第55-56页 |
1.1 材料与试剂 | 第55页 |
1.2 主要仪器 | 第55-56页 |
2 试验方法 | 第56-59页 |
2.1 秀珍菇粗多糖PGP的制备 | 第56页 |
2.2 多糖含量的测定 | 第56页 |
2.3 蛋白质含量的测定 | 第56-57页 |
2.4 计算方法 | 第57页 |
2.5 脱蛋白试验 | 第57-58页 |
2.6 D101大孔吸附树脂柱分离 | 第58页 |
2.7 DEAE-52纤维素柱分离 | 第58页 |
2.8 Sephadex G-150凝胶柱分离 | 第58-59页 |
2.9 红外光谱分析 | 第59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59-70页 |
3.1 秀珍菇多糖脱蛋白试验 | 第59-66页 |
3.2 DEAE-52纤维素柱层析结果 | 第66页 |
3.3 Sephadex G-150凝胶柱层析结果 | 第66-68页 |
3.4 红外吸收光谱分析结果 | 第68-70页 |
4 本章小结 | 第70-72页 |
第五章 秀珍菇多糖的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 | 第72-80页 |
1 材料与仪器 | 第72-73页 |
1.1 材料与试剂 | 第72页 |
1.2 主要仪器 | 第72-73页 |
2 试验方法 | 第73-75页 |
2.1 秀珍菇多糖含量的测定 | 第73页 |
2.2 抗氧化试验 | 第73-75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75-79页 |
3.1 对羟自由基的清除作用 | 第75-76页 |
3.2 对超氧阴离子的清除作用 | 第76-77页 |
3.3 对DPPH的清除作用 | 第77-78页 |
3.4 总抗氧化能力测定 | 第78-79页 |
4 本章小结 | 第79-80页 |
结论 | 第80-81页 |
1. 结论 | 第80页 |
2 创新点 | 第80-81页 |
参考文献 | 第81-89页 |
致谢 | 第8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