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慢行交通系统规划方法研究--以常州为例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14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8页 |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8-9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8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8-9页 |
1.3 国内外发展现状 | 第9-11页 |
1.3.1 国内外慢行交通发展现状 | 第9-11页 |
1.3.2 国内外发展现状总结 | 第11页 |
1.4 国内规划现状及存在问题 | 第11-12页 |
1.5 研究内容 | 第12页 |
1.6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12-14页 |
1.6.1 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1.6.2 技术路线 | 第13-14页 |
第2章 慢行交通特性研究 | 第14-34页 |
2.1 慢行交通概念 | 第14-16页 |
2.1.1 慢行交通相关概念 | 第14页 |
2.1.2 慢行交通的特点 | 第14-16页 |
2.2 慢行交通系统分析 | 第16-31页 |
2.2.1 步行交通分析 | 第16-20页 |
2.2.2 自行车交通分析 | 第20-27页 |
2.2.3 慢行设施分析 | 第27-31页 |
2.3 慢行交通优劣势分析 | 第31-32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2-34页 |
第3章 慢行交通功能定位与发展策略 | 第34-40页 |
3.1 国内外慢行发展 | 第34-37页 |
3.2 自行车交通功能定位和发展策略 | 第37-38页 |
3.3 步行交通功能定位和发展策略 | 第38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8-40页 |
第4章 慢行交通系统规划方法 | 第40-74页 |
4.1 慢行交通系统空间划分 | 第40-42页 |
4.1.1 慢行空间的分类 | 第40-41页 |
4.1.2 慢行空间划分方法 | 第41-42页 |
4.2 慢行交通网络规划 | 第42-50页 |
4.2.1 自行车道路网规划方法 | 第42-48页 |
4.2.2 步行道路网络规划方法 | 第48-50页 |
4.3 慢行交通设施规划 | 第50-69页 |
4.3.1 慢行过街 | 第50-55页 |
4.3.2 自行车停车设施 | 第55-56页 |
4.3.3 自行车租赁 | 第56-60页 |
4.3.4 慢行接驳规划 | 第60-61页 |
4.3.5 稳静化措施 | 第61-69页 |
4.4 慢行休闲道规划 | 第69-73页 |
4.4.1 慢行休闲道的分类 | 第69-70页 |
4.4.2 分类引导 | 第70-73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73-74页 |
第5章 案例分析——西太湖新城慢行交通系统规划 | 第74-86页 |
5.1 区域位置 | 第74页 |
5.2 规划背景 | 第74页 |
5.3 规划目标 | 第74-75页 |
5.4 现状特征 | 第75-76页 |
5.5 慢行体系支撑规划 | 第76-78页 |
5.5.1 设置换乘枢纽,截留外部交通 | 第76页 |
5.5.2 落实公交优先,发展多模式公交体系 | 第76-78页 |
5.6 西太湖慢行交通系统规划 | 第78-84页 |
5.6.1 慢行街区划分 | 第78-79页 |
5.6.2 慢行道路规划 | 第79-82页 |
5.6.3 租赁点布局规划 | 第82-83页 |
5.6.4 稳静化措施 | 第83-84页 |
5.7 本章小结 | 第84-86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86-88页 |
6.1 研究主要结论 | 第86页 |
6.2 问题与展望 | 第86-88页 |
致谢 | 第88-90页 |
主要文献 | 第90-9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