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引言 | 第10-16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10-12页 |
1.关注审美能力培养——理论起点 | 第10页 |
2.关注毛笔书法教学——实践起点 | 第10-12页 |
3.关注毛笔书法教学现状——问题起点 | 第12页 |
(二)研究问题与意义 | 第12-13页 |
1.研究问题 | 第12-13页 |
2.研究意义 | 第13页 |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3-16页 |
1.研究思路 | 第13-15页 |
2.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一、小学生审美能力培养的基础理论研究 | 第16-22页 |
(一)核心概念界定:本研究中的关键词解读 | 第16-18页 |
1.书法 | 第16页 |
2.书法教育 | 第16-17页 |
3.毛笔书法教学 | 第17页 |
4.审美能力 | 第17-18页 |
5.毛笔书法审美能力 | 第18页 |
(二)审美能力培养:相关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 | 第18-20页 |
1.心理学领域 | 第18-19页 |
2.教育学领域 | 第19-20页 |
(三)小学生审美能力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客观需要 | 第20-22页 |
1.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客观需要 | 第20页 |
2.学校开展美育的重要任务 | 第20-22页 |
二、毛笔书法教学是学生审美能力培养的重要载体 | 第22-32页 |
(一)书法艺术是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 | 第22-24页 |
1.书法艺术历史源远流长 | 第22-23页 |
2.书法艺术享有世界盛名 | 第23页 |
3.书法艺术拥有自觉审美追求 | 第23-24页 |
(二)毛笔书法具有典型的审美特征 | 第24-29页 |
1.书写工具美 | 第24-26页 |
(1)毛笔之美 | 第24-25页 |
(2)古墨之美 | 第25页 |
(3)宣纸之美 | 第25页 |
(4)砚台之美 | 第25-26页 |
2.书写载体美 | 第26-27页 |
(1)造型之美 | 第26页 |
(2)结构之美 | 第26-27页 |
3.表现形式美 | 第27-28页 |
(1)布白之美 | 第27页 |
(2)线条之美 | 第27-28页 |
(3)墨韵之美 | 第28页 |
4.表达意境美 | 第28-29页 |
(1)情感之美 | 第28-29页 |
(2)整体风格之美 | 第29页 |
(三)毛笔书法教学蕴含丰富的审美要素 | 第29-32页 |
1.教学主体之美 | 第30页 |
2.教学内容之美 | 第30-31页 |
3.教学方法之美 | 第31页 |
4.教学环境之美 | 第31-32页 |
三、小学毛笔书法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培养 | 第32-39页 |
(一)小学生毛笔书法审美能力基本维度 | 第32-35页 |
1.审美感知力 | 第32-33页 |
2.审美想象力 | 第33-34页 |
3.审美理解力 | 第34页 |
4.审美表现力 | 第34-35页 |
(二)小学毛笔书法教学审美能力培养路径 | 第35-37页 |
1.抓住作品外在形式,培养审美感知力 | 第35页 |
2.激活学生记忆表象,培养审美想象力 | 第35-36页 |
3.分析作品艺术风格,培养审美理解力 | 第36页 |
4.鼓励学生创作表达,培养审美表现力 | 第36-37页 |
(三)小学毛笔书法教学的主要教学模式 | 第37-39页 |
1.基于实际调研的理论构想 | 第37页 |
2.基于教学经验的总结提炼 | 第37-39页 |
四、Q小学毛笔书法教学审美能力培养个案分析 | 第39-58页 |
(一)选定Q小学作为个案学校的缘由 | 第39-40页 |
1.Q小学作为一所百年名校的引领作用 | 第39页 |
2.Q小学致力于培养学生审美雅趣的核心素养 | 第39-40页 |
3.笔者在Q小学的长期实习经历 | 第40页 |
(二)Q小学毛笔书法教学基本情况 | 第40-42页 |
1.毛笔书法教学课程设置 | 第40-41页 |
2.毛笔书法教学环境配置 | 第41-42页 |
3.毛笔书法教学相关活动 | 第42页 |
(三)Q小学“赏-学-练-展”毛笔书法教学模式内涵 | 第42-58页 |
1.“赏-学-练-展”教学模式理论基础 | 第43-44页 |
(1)罗杰斯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 第43页 |
(2)审美活动中审美能力的作用机制 | 第43-44页 |
2.“赏-学-练-展”教学模式目标定位 | 第44页 |
(1)技能目标 | 第44页 |
(2)审美目标 | 第44页 |
(3)文化传承目标 | 第44页 |
3.“赏-学-练-展”教学模式保障条件 | 第44-46页 |
(1)专业师资力量的保障 | 第45页 |
(2)学校层面的重视 | 第45-46页 |
(3)教学多媒体的保障 | 第46页 |
4.“赏-学-练-展”教学模式操作程序 | 第46-50页 |
(1)观察与欣赏书法作品 | 第46-47页 |
(2)学习书法知识 | 第47-48页 |
(3)练习书法写作 | 第48页 |
(4)展示书法作品 | 第48-50页 |
5.“赏-学-练-展”教学模式案例呈现 | 第50-58页 |
五、“赏-学-练-展”毛笔书法教学模式审美能力培养效果调查分析 | 第58-68页 |
(一)调查设计 | 第58-59页 |
1.调查目的 | 第58页 |
2.调查对象 | 第58页 |
3.调查问卷的编制 | 第58-59页 |
4.调查问卷的发放 | 第59页 |
(二)调查结果呈现 | 第59-63页 |
1.学生喜欢的书法作品及赏析呈现 | 第59-60页 |
2.学生喜欢的书体及原因呈现 | 第60-62页 |
3.学生审美想象内容呈现 | 第62-63页 |
(三)调查结果分析 | 第63-68页 |
1.学生能敏锐地感知书法作品的点画特征 | 第63-64页 |
2.学生能准确地理解书法作品的艺术风格 | 第64-65页 |
3.学生以具象想象为主的审美想象丰富 | 第65-66页 |
4.学生形成了富有个性色彩的审美表达 | 第66-68页 |
六、思考与启示 | 第68-71页 |
(一)“赏-学-练-展”毛笔书法教学模式中审美能力培养策略 | 第68-70页 |
1.加强直观教学,训练审美感知力 | 第68-69页 |
2.积累审美图式,激发审美想象力 | 第69页 |
3.丰富审美经验,加深审美理解力 | 第69页 |
4.创设宽松环境,增强审美表现力 | 第69-70页 |
(二)对“赏-学-练-展”毛笔书法教学模式推广可行性的思考 | 第70-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4页 |
附录 | 第74-77页 |
后记 | 第77-78页 |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著作情况 | 第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