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8-10页 |
ABSTRACT | 第10-12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19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3-17页 |
1.1.1 中国北方季节性河流概况 | 第13-14页 |
1.1.2 水质模型的发展现状 | 第14-17页 |
1.2 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17-18页 |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8-19页 |
第二章 模型选择与模型构建 | 第19-34页 |
2.1 河流反应器模型选择 | 第19-28页 |
2.1.1 典型水质模型介绍 | 第19-27页 |
2.1.2 水质模型选取 | 第27-28页 |
2.2 WASP水质模型 | 第28-31页 |
2.2.1 WASP模型简介 | 第28-29页 |
2.2.2 WASP模型的数学、物理意义 | 第29-31页 |
2.3 河流生态反应器模型构建方法 | 第31-34页 |
第三章 基于WASP模型的河流反应器曝气研究 | 第34-47页 |
3.1 河道曝气技术简介 | 第34-35页 |
3.2 河流反应器曝气模型构建 | 第35-40页 |
3.2.1 关键指标与研究对象 | 第35-36页 |
3.2.2 曝气充氧下的WASP模型建立 | 第36-37页 |
3.2.3 模型参数选取、率定与验证 | 第37-40页 |
3.3 河道曝气对水质影响的模拟 | 第40-43页 |
3.4 不同曝气组合情形的效益计算及分析 | 第43-45页 |
3.4.1 充氧量的计算 | 第43-44页 |
3.4.2 最优曝气情形确定 | 第44-45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5-47页 |
第四章 基于WASP模型的河道表流人工湿地研究 | 第47-63页 |
4.1 表面流人工湿地工艺简介 | 第47-48页 |
4.2 河道表流人工湿地生态反应器模型构建 | 第48-59页 |
4.2.1 研究对象选取 | 第49-50页 |
4.2.2 水质指标监测 | 第50-51页 |
4.2.3 适用于人工湿地的WASP模型形式 | 第51-53页 |
4.2.4 参数取值与模拟结果 | 第53-59页 |
4.3 不同湿地植物种植情形对净化效果的预测与分析 | 第59-61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1-63页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3-65页 |
5.1 总结 | 第63-64页 |
5.2 展望 | 第64-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71页 |
致谢 | 第71-7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获得成果 | 第73-74页 |
附件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