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0-11页 |
ABSTRACT | 第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18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2-14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2-13页 |
1.1.2 选题缘起和意义 | 第13-14页 |
1.2 概念和范围界定 | 第14-16页 |
1.2.1 为什么选择“欧洲地区” | 第14-15页 |
1.2.2 “教材”的定义 | 第15-16页 |
1.2.3 关于“教材使用情况” | 第16页 |
1.2.4 关于“荷兰莱顿大学孔子学院所用教材” | 第16页 |
1.3 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1.4 研究重点与难点 | 第17-18页 |
第二章 研究综述及相关理论基础 | 第18-43页 |
2.1 相关研究综述 | 第18-22页 |
2.1.1 欧洲孔子学院相关研究 | 第18-20页 |
2.1.2 区域性汉语教材使用情况的相关研究 | 第20-22页 |
2.2 教材评价相关研究 | 第22-26页 |
2.2.1 “评价”与“教材评价”的定义 | 第22-23页 |
2.2.2 教材评价的分类 | 第23-24页 |
2.2.3 教材评价研究综述 | 第24-26页 |
2.2.4 教材评价的意义 | 第26页 |
2.3 我国对外汉语教材的发展 | 第26-31页 |
2.3.1 我国对外汉语教材发展的历史阶段 | 第26-27页 |
2.3.2 我国对外汉语教材在发展过程中受到的批评与质疑 | 第27-28页 |
2.3.3 近年来我国对外汉语教材编写所取得的成绩 | 第28-30页 |
2.3.4 对外汉语教材编写的通用原则 | 第30-31页 |
2.4 CSL教材与CFL教材 | 第31-39页 |
2.4.1 CSL教材和CFL教材的概念及区分 | 第31-32页 |
2.4.2 我国CFL教材的使用反馈与研究进展 | 第32-35页 |
2.4.3 我国国别化(本土化)教材的相关研究及成功经验 | 第35-39页 |
2.5 《欧洲语言共同参考框架》 | 第39-42页 |
2.5.1 《框架》简介 | 第39-40页 |
2.5.2 《框架》评级策略 | 第40-42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第三章 欧洲孔子学院汉语教材使用情况调查分析 | 第43-61页 |
3.1 问卷相关说明 | 第43-44页 |
3.1.1 问卷简介 | 第43页 |
3.1.2 问卷回收情况 | 第43-44页 |
3.2 调研结果分析 | 第44-60页 |
3.2.1 汉办赠书的情况分析 | 第44-50页 |
3.2.2 孔院教学中的教材使用情况分析 | 第50-55页 |
3.2.3 教材宏观评价 | 第55-60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60-61页 |
第四章 荷兰莱顿大学孔子学院教材使用情况个例分析——以《走遍中国》和《中文听说读写》为例 | 第61-81页 |
4.1 莱顿大学孔子学院教材使用总体情况 | 第61-62页 |
4.2 莱顿大学国际学院汉语语言课概述 | 第62-63页 |
4.2.1 课程简介 | 第62页 |
4.2.2 学习者特点 | 第62-63页 |
4.3 《走遍中国》与《中文听说读写》的使用情况简析 | 第63-79页 |
4.3.1 教材介绍 | 第63-64页 |
4.3.2 使用概况 | 第64-70页 |
4.3.3 基于教材评估表的单项分析 | 第70-78页 |
4.3.4 实际教学反映出的问题 | 第78-79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79-81页 |
第五章 欧洲孔子学院(课堂)教材使用总结及建议 | 第81-91页 |
5.1 “汉办赠书”项目的特点和重要意义 | 第81页 |
5.2 教材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相关建议 | 第81-85页 |
5.2.1 整体情况 | 第81-82页 |
5.2.2 教材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 第82-83页 |
5.2.3 改进建议 | 第83-85页 |
5.3 针对欧洲CFL教材编写的改进建议 | 第85-91页 |
5.3.1 字、词、句 | 第85-86页 |
5.3.2 语法 | 第86-87页 |
5.3.3 课文与话题 | 第87-88页 |
5.3.4 练习 | 第88页 |
5.3.5 文化 | 第88-89页 |
5.3.6 插图与设计 | 第89-90页 |
5.3.7 儿童教材 | 第90-91页 |
结语 | 第91-92页 |
附录1 教师问卷 | 第92-99页 |
附录2 学生问卷 | 第99-104页 |
参考文献 | 第104-108页 |
致谢 | 第108-110页 |
附件 | 第11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