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轨垂向力连续测量法与车轮扁疤识别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主要符号说明 | 第8-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21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的现状 | 第11-13页 |
1.2.1 列车地面安全监测系统研究与应用 | 第11页 |
1.2.2 国内外轮轨力测试方法研究 | 第11-13页 |
1.3 列车车轮缺陷及形成机理 | 第13-18页 |
1.4 车轮失圆的识别与仿真 | 第18-20页 |
1.4.1 EMD原理 | 第18-19页 |
1.4.2 Hilbert变换 | 第19页 |
1.4.3 车轮失圆的仿真 | 第19-20页 |
1.5 论文的主要工作 | 第20-21页 |
第二章 有限元仿真分析 | 第21-38页 |
2.1 有限元法 | 第21页 |
2.2 非线性动力分析 | 第21-23页 |
2.2.1 非线性分析 | 第21-22页 |
2.2.2 动力学隐式与显示求解算法 | 第22-23页 |
2.3 ABAQUS隐式和显示分析的选择 | 第23-24页 |
2.4 车轮-钢轨有限元建模与分析 | 第24-37页 |
2.4.1 车轮-钢轨有限元模型 | 第24-27页 |
2.4.2 测力钢轨贴片方法的选择 | 第27-32页 |
2.4.3 无缺陷车轮行驶的轨道状态提取 | 第32-37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第三章 轮轨垂向力测量与信号降噪分析 | 第38-57页 |
3.1 测试系统 | 第38-41页 |
3.2 轮轨垂向力连续测量 | 第41-49页 |
3.2.1 轮轨力连续测量有限元分析 | 第41-46页 |
3.2.2 轮轨垂向力连续测量法在地铁中的应用 | 第46-49页 |
3.2.2.1 测试步骤 | 第46-48页 |
3.2.2.2 连续测量垂向轮轨力结果 | 第48-49页 |
3.3 基于小波包与改进EMD的轮轨力信号降噪 | 第49-55页 |
3.3.1 小波包降噪算法 | 第49-50页 |
3.3.2 改进的EMD算法 | 第50-51页 |
3.3.3 仿真信号分析 | 第51-55页 |
3.3.4 地铁轮轨力信号降噪 | 第55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55-57页 |
第四章 车轮扁疤仿真与识别 | 第57-80页 |
4.1 扁疤的动力学特性 | 第57-59页 |
4.1.1 车轮扁疤冲击原理 | 第57-59页 |
4.2 扁疤车轮有限元模型 | 第59-64页 |
4.3 扁疤车轮冲击轮轨力反演 | 第64-68页 |
4.4 基于EEMD的扁疤车轮冲击力的识别 | 第68-79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79-80页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第80-82页 |
5.1 总结 | 第80-81页 |
5.2 不足与展望 | 第81-82页 |
参考文献 | 第82-85页 |
致谢 | 第85-86页 |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