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7-17页 |
第一节 研究缘起 | 第7-8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7-8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8页 |
第二节 概念界定 | 第8-10页 |
一、医务社会工作 | 第8-9页 |
二、本土医务社会工作 | 第9页 |
三、嵌入 | 第9-10页 |
第三节 文献综述 | 第10-12页 |
第四节 研究设计 | 第12-17页 |
一、理论依据:嵌入理论 | 第12-13页 |
二、研究方法 | 第13-15页 |
三、研究思路 | 第15-17页 |
第二章 他国或地区医务社会工作实施路径 | 第17-23页 |
第一节 政府主导的日本模式 | 第17-19页 |
一、日本医务社会工作实施路径 | 第17-18页 |
二、日本对中国的借鉴意义 | 第18-19页 |
第二节 协会促进的美国、加拿大模式 | 第19-20页 |
一、美国、加拿大医务社会工作实施路径 | 第19-20页 |
二、美国、加拿大对中国的借鉴意义 | 第20页 |
第三节 社会行政福利的台湾模式和社会福利的香港模式 | 第20-23页 |
一、台湾地区医务社会工作实施路径 | 第20-21页 |
二、香港地区医务社会工作实施路径 | 第21页 |
三、中国台湾、香港对中国的借鉴意义 | 第21-23页 |
第三章 我国医务社会工作实施现状分析 | 第23-33页 |
第一节 我国医务社会工作的历史发展 | 第23-24页 |
第二节 我国现代医务社会工作的现状 | 第24-30页 |
一、社会工作办公室的成立背景 | 第24页 |
二、社会工作办公室的发展过程 | 第24-26页 |
三、医务社工办成立与发展的系统分析 | 第26-30页 |
第三节 我国医务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 | 第30-33页 |
一、提供心理关怀与家庭支持 | 第30-31页 |
二、提供生理康复与健康倡导 | 第31-32页 |
三、促进社工宣传与政策推动 | 第32-33页 |
第四章 本土医务社会工作实施路径探索 | 第33-46页 |
第一节 本土医务社会工作的优劣势分析 | 第33-39页 |
一、本土医务社会工作中的优势分析 | 第33-35页 |
二、本土医务社会工作中的困境分析 | 第35-39页 |
第二节 本土医务社会工作具体实施路径 | 第39-46页 |
一、建立医务社会工作的支持系统 | 第39-41页 |
二、医务社会工作在实务层面的角色定位与建议 | 第41-46页 |
第五章 结论与讨论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49页 |
附录 | 第49-51页 |
致谢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