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舶双燃料柴油机喷射策略优化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20页 |
1.1 行业发展的现状和要求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双燃料柴油机的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2.1 船用双燃料发动机的分类方法 | 第11-12页 |
1.2.2 船用双燃料柴油机国内外应用现状 | 第12-13页 |
1.3 双燃料柴油机和汽油机以及柴油机区别 | 第13-14页 |
1.4 压燃式双燃料发动机燃烧模型概述 | 第14-17页 |
1.4.1 零维模型 | 第14-15页 |
1.4.2 准维模型 | 第15-16页 |
1.4.3 多维模型 | 第16页 |
1.4.4 分形的基本概念 | 第16-17页 |
1.4.5 分形的内燃机燃烧学应用 | 第17页 |
1.5 柴油机停缸策略 | 第17-18页 |
1.6 本文的研究内容及章节构成 | 第18-20页 |
第2章 双燃料柴油机数学模型 | 第20-34页 |
2.1 双燃料柴油机燃烧模型 | 第20-25页 |
2.1.1 滞燃期的计算 | 第20页 |
2.1.2 柴油燃烧速率的计算 | 第20-21页 |
2.1.3 天然气燃烧速率计算 | 第21-25页 |
2.2 气缸周壁的热传导 | 第25-26页 |
2.3 气缸工作容积 | 第26页 |
2.4 进排气阀流量计算 | 第26-28页 |
2.5 气缸内气体的组成以及比热计算 | 第28-30页 |
2.5.1 气缸内气体的组成成分 | 第28-29页 |
2.5.2 气缸内气体的平均比热容计算 | 第29-30页 |
2.6 双燃料柴油机各工作过程 | 第30-33页 |
2.6.1 基本方程 | 第30-31页 |
2.6.2 工作过程划分 | 第31-33页 |
2.7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第3章 瞬时扭矩计算与船舶推进装置 | 第34-44页 |
3.1 柴油机运动部件组成和作用 | 第34页 |
3.2 柴油机单缸瞬时扭矩计算 | 第34-39页 |
3.2.1 曲柄连杆机构数学模型 | 第34-35页 |
3.2.2 作用力分析 | 第35-39页 |
3.3 多缸扭矩计算 | 第39页 |
3.4 传动轴系机械损失 | 第39-40页 |
3.5 动力装置的转动惯量及动态方程 | 第40页 |
3.6 螺旋桨扭矩数学模型 | 第40-43页 |
3.6.1 船体阻力特性 | 第41-42页 |
3.6.2 船对螺旋桨的影响 | 第42-43页 |
3.7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第4章 Simulink模型建立与结果分析 | 第44-68页 |
4.1 单缸工作过程仿真模型 | 第44-50页 |
4.1.1 压缩过程 | 第45-46页 |
4.1.2 滞燃期过程 | 第46-47页 |
4.1.3 燃烧膨胀过程 | 第47-48页 |
4.1.4 自由排气过程、扫气过程、后排气过程 | 第48-49页 |
4.1.5 单缸输出扭矩 | 第49-50页 |
4.2 船体、螺旋桨仿真模型 | 第50-51页 |
4.3 单缸仿真结果 | 第51-63页 |
4.3.1 模型验证 | 第51-53页 |
4.3.2 负荷特性 | 第53-58页 |
4.3.3 80%负荷下不同替代率的比较 | 第58-60页 |
4.3.4 50%负荷下不同替代率的比较 | 第60-63页 |
4.4 多缸叠加仿真模型 | 第63-67页 |
4.4.1 多缸输出扭矩 | 第63-65页 |
4.4.2 转速仿真 | 第65-67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67-68页 |
第5章 多种负荷下停缸的策略及其仿真 | 第68-78页 |
5.1 停缸后对整体输出扭矩的影响 | 第68-70页 |
5.2 停缸后对柴油模式的影响 | 第70-72页 |
5.3 停缸后对天然气模式的影响 | 第72-74页 |
5.4 停缸适用的负荷范围 | 第74-76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76-78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8-79页 |
6.1 结论 | 第78页 |
6.2 展望 | 第78-79页 |
参考文献 | 第79-82页 |
致谢 | 第82-83页 |
作者简介 | 第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