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绪论 | 第10-16页 |
一 研究依据 | 第10-11页 |
二 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三 研究目标与方法 | 第14-15页 |
四 需要说明的几个问题 | 第15-16页 |
—、乌兰察布地方文化 | 第16-32页 |
1.1 关于地方文化的界说 | 第16-18页 |
1.2 地方音乐文化的功能以及同音乐教育的关系 | 第18-24页 |
1.2.1 地方音乐文化的功能 | 第18-21页 |
1.2.2 地方音乐文化与学校音乐教育之间的关联 | 第21-24页 |
1.3 乌兰察布地方文化简述 | 第24-29页 |
1.3.1 乌兰察布市简况 | 第24-25页 |
1.3.2 乌兰察布地方文化 | 第25-29页 |
1.4 地方音乐文化在中小学音乐教育中的传播价值 | 第29-31页 |
1.4.1 有利于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丰富青少年的知识结构 | 第29-30页 |
1.4.2 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地方文化认同感,满足学生情感归属的需求 | 第30页 |
1.4.3 有利于扩充音乐课程资源,推进校园文化建设 | 第30-31页 |
1.4.4 有利于提升教师的文化认知水平,激发教育者的教学灵感 | 第31页 |
小结 | 第31-32页 |
二、乌兰察布地区中小学音乐教育概况 | 第32-38页 |
2.1 乌兰察布地区教育历史与现状概况 | 第32-35页 |
2.1.1 乌兰察布地区中小学教育历史概况 | 第32-34页 |
2.1.2 乌兰察布地区中小学教育现状概况 | 第34-35页 |
2.2 乌兰察布地区中小学音乐教育现状简况 | 第35-37页 |
2.2.1 音乐教师学历普遍提升、但教学能力有待提高 | 第35-36页 |
2.2.2 音乐教学设施、环境被日益改善,但利用率较低 | 第36页 |
2.2.3 音乐课程受重视程度不足,“副课”称谓依然存在 | 第36页 |
2.2.4 “新课改”如火如荼,音乐课面临“不知所措” | 第36-37页 |
小结 | 第37-38页 |
三、乌兰察布地区中小学音乐教育现状调查及分析 | 第38-81页 |
3.1 田野调查点概况及研究过程 | 第38-40页 |
3.1.1 田野调查点概况 | 第38页 |
3.1.2 研究过程 | 第38-40页 |
3.2 学校方面调查情况 | 第40-54页 |
3.2.1 音乐课开课情况 | 第40-41页 |
3.2.2 音乐课程在总体学科中的地位 | 第41-42页 |
3.2.3 音乐教学基础设备配置情况 | 第42-43页 |
3.2.4 民族学校与普通学校音乐教学内容特点对比 | 第43-54页 |
3.3 乌兰察布地区中小学学生对于地方音乐文化的认知状况 | 第54-64页 |
3.3.1 乌兰察布地区中小学学生的基本音乐素养 | 第54-56页 |
3.3.2 乌兰察布地区中小学学生对音乐课程的态度 | 第56-58页 |
3.3.3 乌兰察布地区中小学学生音乐学习心理状况及审美取向 | 第58-64页 |
3.4 音乐教师的基本情况 | 第64-72页 |
3.4.1 音乐教师专业素质和职业态度 | 第64-69页 |
3.4.2 音乐教育的师资结构 | 第69-70页 |
3.4.3 音乐教师的培训情况 | 第70-71页 |
3.4.4 音乐教师对于地方音乐文化的认知状况 | 第71-72页 |
3.5 音乐课堂教学情况分析 | 第72-79页 |
3.5.1 音乐教学缺乏地方性审美经验,依然停留在普适性知识层面 | 第73-75页 |
3.5.2 音乐教学方法相对单一,缺少地方特色教学方法 | 第75-78页 |
3.5.3 中学音乐课堂放任自由,缺乏课堂教学实效性 | 第78-79页 |
小结 | 第79-81页 |
四、乌兰察布地区中小学教育中地方音乐文化面临的问题探析及对策思考 | 第81-99页 |
4.1 社会层面问题 | 第81-87页 |
4.1.1 现代化影响地方音乐文化的存承状态,应正视地方音乐文化在学校中的存承价值 | 第81-84页 |
4.1.2 “生活世界”的地方音乐文化教育不断缩减,应倡导生活世界中的音乐教育 | 第84-87页 |
4.2 学校层面问题 | 第87-95页 |
4.2.1 蒙汉文化在中小学校中缺乏交流,应实施跨文化音乐教育 | 第87-88页 |
4.2.2 学校过分注重教育的普适性,应实施多元音乐文化教育 | 第88-89页 |
4.2.3 学校缺乏对校本课程的开发,应整合地方文化资源编订校本课程 | 第89-91页 |
4.2.4 教育主管部门缺乏对地方文化价值的普及,应开展地方音乐文化宣传活动 | 第91-92页 |
4.2.5 教师知识结构单一,应建构地方文化知识体系 | 第92-94页 |
4.2.6 教师“教”和“研”二元思维对立,应培养教学研究型教师 | 第94-95页 |
4.3 家庭层面问题 | 第95-98页 |
4.3.1 家长的地方文化自豪感存在缺失,应提高家长对地方文化价值的认知 | 第96页 |
4.3.2 家长和学生之间缺少文化互动,应提倡地方文化代际传承模式 | 第96-97页 |
4.3.3 家长缺乏与学校、社会的沟通,应树立“社会、学校、家庭”三维互动教育理念 | 第97-98页 |
小结 | 第98-99页 |
结语 | 第99-102页 |
参考文献 | 第102-104页 |
附录 | 第104-123页 |
附录1 | 第104-110页 |
附录2 | 第110-115页 |
附录3 | 第115-119页 |
附录4 | 第119-123页 |
谢辞 | 第12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