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及魏晋玄学对中学生语文素养的启示
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节 庄子言意观及三言范式浅论 | 第11-20页 |
一、言不尽意以及对书、言、意、道的思考 | 第11-14页 |
二、对语言局限性的超越 | 第14-16页 |
(一) 得意忘言 | 第14-15页 |
(二) 语感的形成 | 第15-16页 |
三、"三言"的语文范式 | 第16-20页 |
(一) 寓言 | 第17页 |
(二) 重言 | 第17-18页 |
(三) 卮言 | 第18-19页 |
(四) 三言的关系问题 | 第19-20页 |
第二节 庄子的审美范式 | 第20-25页 |
一、理想人格范式——"无待" | 第20-22页 |
二、"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的审美核心 | 第22-23页 |
三、无限大美的山水自然审美精髓 | 第23-25页 |
第三节 魏晋玄学对庄子思想的继承 | 第25-36页 |
一、魏晋清谈 | 第25-28页 |
(一) 谈论方式 | 第25-27页 |
(二) 魏晋清谈中的教育意义 | 第27-28页 |
二、清谈三美 | 第28-36页 |
(一) 魏晋名士人物品藻之美 | 第28-32页 |
(二) 山水审美意识 | 第32-36页 |
1. 畅游山水,探寻如诗如画的自然之美 | 第33页 |
2. 细品山水,洞悉天人合一的自然之美 | 第33-34页 |
3. 以景喻人,体悟至情至性的自然之美 | 第34-36页 |
第四节 庄子及魏晋玄学对中学生语文素养的启示 | 第36-42页 |
一、有关语文素养的提出 | 第36-37页 |
二、庄子及魏晋玄学中的语文教学价值 | 第37-42页 |
(一) 语言的建构与运用 | 第37-38页 |
(二) 思维的发展与提升 | 第38-40页 |
(三) 审美的鉴赏与创造 | 第40页 |
(四) 文化的理解与传承 | 第40-42页 |
结语 | 第42-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5页 |
致谢 | 第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