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引言 | 第12-18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12-15页 |
(一) 课程改革目标是人们普遍关注的焦点 | 第12-13页 |
(二) 有关课程改革引发的争鸣 | 第13-14页 |
(三) 课程实施研究应聚焦课程改革目标的实现 | 第14-15页 |
二、研究问题 | 第15页 |
三、研究意义与目的 | 第15-16页 |
(一) 理论意义 | 第15-16页 |
(二) 现实意义 | 第16页 |
(三) 研究目的 | 第16页 |
四、论文的结构 | 第16-18页 |
第一章 相关概念与文献综述 | 第18-58页 |
一、相关概念 | 第18-26页 |
(一) 课程 | 第18-19页 |
(二) 课程改革 | 第19-21页 |
(三) 课程改革目标 | 第21-23页 |
(四) 课程实施 | 第23-25页 |
(五) 课程实施程度 | 第25-26页 |
二、课程实施的理论和方法 | 第26-43页 |
(一) 课程实施的取向 | 第26-29页 |
(二) 课程实施的模式与策略 | 第29-33页 |
(三) 课程实施的过程 | 第33-36页 |
(四) 课程实施程度的检测模型 | 第36-40页 |
(五) 课程实施的影响因素 | 第40-43页 |
三、我国基础教育课程实施的研究 | 第43-56页 |
(一) 从宏观理念和方向的视角研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 第44-46页 |
(二) 从推进进程视角研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 第46-47页 |
(三) 从实施参与者的视角研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 第47-52页 |
(四) 从实施程度检测工具的视角研究课程改革 | 第52-53页 |
(五) 从学科课程的实施及教学的视角研究课程改革 | 第53-55页 |
(六) 有关农村课程实施的研究 | 第55-56页 |
四、小结与本研究的思考 | 第56-58页 |
第二章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目标及关键要素分析 | 第58-80页 |
一、“课程功能”改革目标及关键要素 | 第58-61页 |
(一) 课程功能及目标来源 | 第58-59页 |
(二)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功能方面“改”在何处 | 第59-60页 |
(三) 课程功能改革关键要素的确定 | 第60-61页 |
二、“课程结构”改革目标及关键要素 | 第61-65页 |
(一) 课程结构的内涵 | 第61-63页 |
(二)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课程结构“改”在何处 | 第63页 |
(三) 课程结构改革关键要素的分析和确定 | 第63-65页 |
三、“课程内容”改革目标及关键要素 | 第65-70页 |
(一) 课程内容的内涵 | 第65-66页 |
(二) 课程内容的改革与特点 | 第66-68页 |
(三) 课程内容改革关键要素的分析和确定 | 第68-70页 |
四、“教学方式”改革目标及关键要素 | 第70-72页 |
(一) 教学方式的改革方向:“建构学习”为主的教学方式 | 第70-71页 |
(二) 教学方式改革关键要素的分析和确定 | 第71-72页 |
五、“课程评价”改革目标及关键要素 | 第72-75页 |
(一) 课程评价的改革目标:建立“发展性评价体系” | 第72-74页 |
(二) 课程评价改革关键要素的分析和确定 | 第74-75页 |
六、“课程管理”改革目标及关键要素 | 第75-77页 |
(一) 课程管理的改革:学校层面的课程管理 | 第75-76页 |
(二) 课程管理改革关键要素的分析和确定 | 第76-77页 |
七、课程改革目标关键点及问卷指标体系设计 | 第77-80页 |
(一) 课程改革目标的关键点 | 第77-78页 |
(二) 基于课程改革目标关键点的问卷指标体系设计 | 第78-80页 |
第三章 研究设计与方法 | 第80-103页 |
一、研究设计的基本思路:基于改革目标的课程实施评价 | 第80-82页 |
二、研究方法 | 第82-83页 |
(一) 文件分析法 | 第82页 |
(二) 问卷调查法 | 第82-83页 |
(三) 访谈法 | 第83页 |
三、问卷的编制与调试 | 第83-99页 |
(一) 问卷编制的方法 | 第83-85页 |
(二) 问卷咨询的结果 | 第85-91页 |
(三) 正式问卷的调试:问卷项目的分析 | 第91-94页 |
(四) 问卷效度分析 | 第94-96页 |
(五) 问卷信度分析 | 第96-97页 |
(六)问卷编制路径及实施程度界定 | 第97-99页 |
四、研究对象 | 第99-103页 |
第四章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目标实施状况总体分析 | 第103-123页 |
一、课程改革目标的总体实施状况 | 第103-104页 |
(一) 课程改革目标实施程度的总体状况 | 第103-104页 |
(二) 改革目标关键点实施的总体状况 | 第104页 |
二、义务教育阶段教师课程改革目标实施程度 | 第104-108页 |
三、不同地域中小学教师课程实施程度的状况 | 第108-111页 |
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具体目标的实施状况 | 第111-121页 |
(一) 课程功能的实施状况 | 第111-112页 |
(二) 课程结构实施状况 | 第112-114页 |
(三) 课程内容实施状况 | 第114-116页 |
(四) 教学方式实施状况 | 第116-118页 |
(五) 课程评价实施状况 | 第118-120页 |
(六) 课程管理实施状况 | 第120-121页 |
五、小结 | 第121-123页 |
第五章 不同教师群体课程改革目标实施状况比较分析 | 第123-135页 |
一、不同性别的教师课程改革目标实施程度的比较分析 | 第123-124页 |
二、不同教龄教师课程改革目标实施程度的比较分析 | 第124-125页 |
三、不同学校类型教师课程改革目标实施程度的比较分析 | 第125-127页 |
四、不同学历教师课程改革目标实施程度的比较分析 | 第127-128页 |
五、不同职称教师课程改革目标实施程度的比较分析 | 第128-130页 |
六、不同科目教师课程改革目标实施程度的比较分析 | 第130-135页 |
第六章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135-143页 |
一、文本课程的特征 | 第135-136页 |
二、教师自身及所处的情境 | 第136-138页 |
三、学生的差异和家长的支持 | 第138-139页 |
四、评价与高风险考试 | 第139-140页 |
五、教学文化与资源 | 第140-143页 |
第七章 研究结论与建议 | 第143-152页 |
一、主要结论 | 第143-145页 |
(一) 教师认为课程功能、教学方式和学生评价改革目标实施程度较高 | 第143页 |
(二) 教师认为课程结构与内容、校本课程的实施程度一般 | 第143-144页 |
(三) 改革关键点的实施程度存在显著差异 | 第144页 |
(四) 不同教师群体课程实施程度存在显著差异 | 第144页 |
(五)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难点在农村 | 第144-145页 |
二、推进建议 | 第145-152页 |
(一) 不同团体的共同努力 | 第145-147页 |
(二) 开发可供选择的文本课程资源 | 第147-148页 |
(三) 强调校长领导力,建立专业学习共同体 | 第148-150页 |
(四) 建立明确化、公开化的课程评价体系 | 第150-152页 |
结语 | 第152-154页 |
参考文献 | 第154-166页 |
附录 | 第166-174页 |
附录一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目标实施程度调查问卷 | 第166-169页 |
附录二 基础教育课程实施情况访谈提纲 | 第169-170页 |
附录三 基础教育课程实施程度因素分析结果统整表 | 第170-174页 |
后记 | 第174-178页 |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著作情况 | 第1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