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性别角色行为量表的编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目录 | 第7-9页 |
1 引言 | 第9-21页 |
·文献综述 | 第9-17页 |
·性别角色概念 | 第9-10页 |
·性别角色理论 | 第10-11页 |
·性别角色的理论模型 | 第11-12页 |
·性别角色的测量 | 第12-17页 |
·问题提出 | 第17-19页 |
·研究目的 | 第19页 |
·研究意义 | 第19页 |
·创新之处 | 第19-20页 |
·本研究思路 | 第20-21页 |
·理论模型 | 第20页 |
·研究假设 | 第20页 |
·研究流程 | 第20-21页 |
2 大学生性别角色行为量表项目形成及评定 | 第21-25页 |
·方法 | 第21-23页 |
·被试 | 第21-22页 |
·研究工具 | 第22页 |
·研究程序 | 第22-23页 |
·统计方法 | 第23页 |
·结果分析 | 第23-24页 |
·收集到的形容词及行为句子 | 第23-24页 |
·项目评定结果 | 第24页 |
·讨论 | 第24-25页 |
3 大学生性别角色行为量表编制 | 第25-43页 |
·方法 | 第25-27页 |
·被试 | 第25-26页 |
·研究工具 | 第26页 |
·研究程序 | 第26页 |
·统计方法 | 第26-27页 |
·结果分析 | 第27-39页 |
·平行分析 | 第27页 |
·探索性因素分析 | 第27-29页 |
·验证性因素分析 | 第29-32页 |
·项目分析 | 第32-38页 |
·量表信度 | 第38页 |
·其他效度分析 | 第38-39页 |
·讨论 | 第39-43页 |
·量表的编制策略和方法 | 第39-40页 |
·量表的结构和内容 | 第40-41页 |
·量表的信度和效度 | 第41页 |
·CTT与IRT的比较 | 第41-43页 |
4 大学生性别角色行为现状 | 第43-47页 |
·描述性统计 | 第43页 |
·性别角色类型分布及比较 | 第43-44页 |
·性别和专业差异比较 | 第44-45页 |
·是否独生子女之间的差异比较 | 第45页 |
·不同生源地大学生之间的差异比较 | 第45页 |
·讨论 | 第45-47页 |
·大学生性别角色类型分布 | 第45-46页 |
·在人口学变量中的差异比较 | 第46-47页 |
5 总讨论 | 第47-49页 |
·大学生性别角色行为量表与CSRI的比较 | 第47页 |
·中性干扰量表项目的作用 | 第47-48页 |
·性别图式 | 第48页 |
·性别刻板印象 | 第48-49页 |
·本研究不足及设想 | 第49页 |
6 结论 | 第49-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5页 |
附录 | 第55-59页 |
读硕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 第59-60页 |
致谢 | 第60-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