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6-7页 |
摘要 | 第7-8页 |
ABSTRACT | 第8页 |
1 绪论 | 第13-23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3-14页 |
1.2 动态交通分配研究现状 | 第14-17页 |
1.2.1 DTA模型的基本框架 | 第14-16页 |
1.2.2 出行选择准则 | 第16-17页 |
1.2.3 交通流传播模型 | 第17页 |
1.3 系统最优动态交通分配 | 第17-20页 |
1.3.1 建模时间维度 | 第18页 |
1.3.2 模型目标函数 | 第18-19页 |
1.3.3 动态网络约束 | 第19-20页 |
1.4 研究思路 | 第20-23页 |
2 基于平均速度的尾气排放模型 | 第23-33页 |
2.1 连续时间的路段走行时间和排放 | 第23-24页 |
2.2 离散时间的路段走行时间和排放 | 第24-29页 |
2.2.1 离散时间的路段走行时间 | 第24-27页 |
2.2.2 离散时间的路段尾气排放 | 第27-29页 |
2.3 数值算例 | 第29-31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1-33页 |
3 基于路段的环境目标系统最优动态交通分配模型 | 第33-53页 |
3.1 符号及变量 | 第33-34页 |
3.2 基于LTM的动态交通流约束 | 第34-36页 |
3.3 无滞留约束 | 第36-38页 |
3.4 累计流量分解约束 | 第38-42页 |
3.5 基于行程时间目标的系统最优动态交通分配模型 | 第42-44页 |
3.7 基于环境目标的系统最优动态交通分配模型 | 第44-45页 |
3.7.1 不考虑NVH约束的TSE-SO-DTA模型 | 第44页 |
3.7.2 TSE-NVH-SO-DTA问题 | 第44页 |
3.7.3 不考虑NVH约束的TSTT-TSE-SO-DTA问题 | 第44-45页 |
3.7.4 TSTT-TSE-NVH-SO-DTA问题 | 第45页 |
3.8 数值算例 | 第45-51页 |
3.8.1 简单交汇网络:提出模型与现有模型的对比 | 第45-47页 |
3.8.2 Ziliaskopoulos网络:不同的SO-DTA模型的对比 | 第47-49页 |
3.8.3 改进的ND网络:不同SO-DTA问题计算效率的对比 | 第49-51页 |
3.9 本章小结 | 第51-53页 |
4 考虑速度限制和环境目标的系统最优动态交通分配模型 | 第53-67页 |
4.1 基于路段的速度限制约束 | 第53-56页 |
4.2 完全可变限速 | 第56-57页 |
4.2.1 基于完全可变限速的TSE-SO-DTA模型 | 第56页 |
4.2.2 基于完全可变限速的TSE-NVH-SO-DTA模型 | 第56-57页 |
4.3 递进式可变限速 | 第57页 |
4.3.1 基于递进可变限速的TSE-SO-DTA模型 | 第57页 |
4.3.2 基于递进可变限速的TSE-NVH-SO-DTA模型 | 第57页 |
4.4 固定限速 | 第57-60页 |
4.4.1 固定限速条件下的TSE-SO-DTA模型 | 第59页 |
4.4.2 固定限速条件下的TSE-NVH-SO-DTA模型 | 第59-60页 |
4.5 数值算例 | 第60-64页 |
4.5.1 一般干线网络:限速分析 | 第60-62页 |
4.5.2 改进Ziliaskopoulos网络:不同限速方案下的TSE模型 | 第62-64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64-67页 |
5 总结与展望 | 第67-69页 |
5.1 总结 | 第67页 |
5.2 展望 | 第67-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活动及成果情况 | 第75-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