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1 绪论 | 第9-13页 |
1.1 本文的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2 本文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0-11页 |
1.2.1 本文研究目的 | 第10页 |
1.2.2 课题研究的意义 | 第10-11页 |
1.3 本文的研究框架和思路 | 第11-12页 |
1.4 本文的研究方法及创新 | 第12-13页 |
1.4.1 工作观察法和访谈法 | 第12页 |
1.4.2 理论分析 | 第12页 |
1.4.3 数据验证 | 第12页 |
1.4.4 本文创新点 | 第12-13页 |
2 绩效考核相关理论概述 | 第13-17页 |
2.1 绩效考核相关理念 | 第13-14页 |
2.1.1 绩效 | 第13页 |
2.1.2 平衡计分卡理念 | 第13页 |
2.1.3 权重指标的量化方法:层次分析法(AHP) | 第13-14页 |
2.1.4 目标管理概述(MBO) | 第14页 |
2.2 国外银行关于绩效考核的发展研究 | 第14-15页 |
2.3 国内银行关于绩效考核的发展研究 | 第15-17页 |
3 A银行B支行网点绩效考核现状分析 | 第17-34页 |
3.1 A银行B支行基本情况 | 第17-18页 |
3.2 B支行基层网点概况 | 第18-19页 |
3.3 B支行对网点绩效考核相关办法 | 第19-24页 |
3.4 绩效考核方案的执行模板 | 第24-27页 |
3.5 B支行基层网点考核现状分析 | 第27-29页 |
3.6 白龙寺支行网点业务发展现状 | 第29-31页 |
3.7 白龙寺支行绩效考核现状 | 第31-32页 |
3.8 白龙寺支行网点考核分析 | 第32-34页 |
4 B支行基层网点绩效考核改善设计 | 第34-42页 |
4.1 岗位优化实现定员定岗,明确职责 | 第34-36页 |
4.1.1 岗位优化的内因驱动 | 第34-35页 |
4.1.2 岗位优化的外因驱动 | 第35页 |
4.1.3 网点人员优化方案 | 第35-36页 |
4.1.4 岗位优化实施过程 | 第36页 |
4.2 绩效改善方案制定过程 | 第36-38页 |
4.2.1 第一阶段:改善方案准备期 | 第36-37页 |
4.2.2 第二阶段:改善方案实施期 | 第37页 |
4.2.3 第三阶段:绩效方案分析与考评 | 第37-38页 |
4.2.4 第四阶段:员工绩效沟通反馈 | 第38页 |
4.2.5 第五阶段:合理运用考核结果 | 第38页 |
4.3 绩效方案具体改善措施 | 第38-42页 |
4.3.1 考核方法改善设计 | 第38-39页 |
4.3.2 权重设计及考核指标下达 | 第39-42页 |
5 A银行B支行基层网点绩效考核方案改善研究 | 第42-52页 |
5.1 白龙寺支行网点绩效考核改善整体规划 | 第42-44页 |
5.1.1 白龙寺支行网点情况概览 | 第42页 |
5.1.2 网点整体绩效分配方法概述 | 第42页 |
5.1.3 支行考核与网点考核之间的联系 | 第42-43页 |
5.1.4 员工考核板块、权重管理 | 第43-44页 |
5.1.5 网点员工考核二级指标设计 | 第44页 |
5.2 网点考评后进行有效绩效沟通 | 第44-46页 |
5.2.1 绩效沟通时间、目的、频次及方法 | 第44-45页 |
5.2.2 沟通效果及沟通反馈 | 第45页 |
5.2.3 考核方案调整及改善 | 第45-46页 |
5.3 网点考核绩效辅导 | 第46页 |
5.3.1 绩效辅导的目的及方法 | 第46页 |
5.3.2 绩效辅导的后续跟踪 | 第46页 |
5.4 网点绩效统计基础数据加工及应用 | 第46-52页 |
5.4.1 绩效考核表格的数据支撑 | 第46-47页 |
5.4.2 绩效表格内容解析 | 第47-49页 |
5.4.3 执行结果及分析 | 第49-50页 |
5.4.4 竞赛、激励机制的配套应用 | 第50-52页 |
6 结论和展望 | 第52-55页 |
6.1 网点的绩效考核要涵盖员工的岗责、工作内容 | 第52页 |
6.2 考核体系的制定要有理有据,充分可行 | 第52-53页 |
6.3 考核工具的有效使用 | 第53页 |
6.4 考核制定者要合理使用考核权利 | 第53页 |
6.5 考核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 | 第53页 |
6.6 没有可以百分百复制的考核方案 | 第53页 |
6.7 研究展望 | 第53-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8页 |
附录 | 第58-70页 |
致谢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