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企业经济论文--企业计划与经营决策论文--企业行政管理论文--人事管理论文

国有企业股权激励方案的设计研究--以山东H公司为例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1章 绪论第9-10页
    1.1 问题的提出第9页
    1.2 选题意义第9-10页
    1.3 主要的研究方法第10页
第2章 股权激励理论基础及相关概念第10-17页
    2.1 股权激励的理论基础第10-13页
        2.1.1 双因素经济论第10-11页
        2.1.2 分享经济理论第11页
        2.1.3 人力资本理论第11-12页
        2.1.4 代理理论第12-13页
    2.2 相关概念第13-15页
        2.2.1 激励的涵义第13页
        2.2.2 股权激励的涵义第13-15页
    2.3 股权激励的作用第15-16页
    2.4 股权激励的方式第16-17页
        2.4.1 以权益结算的股份支付第16页
        2.4.2 以现金结算的股份支付第16-17页
    2.5 股权激励方案第17页
第3章 股权激励涉及的法律纠纷第17-27页
    3.1 股权激励纠纷的法律性质第18-22页
        3.1.1 激励收益的实质为劳动报酬第20-21页
        3.1.2 股权激励关系属于劳动法律关系第21-22页
        3.1.3 对股权激励方案设计影响第22页
    3.2 激励对象行权前后的法律性质转化第22-23页
    3.3 业绩条件争议第23页
    3.4 服务期条件争议第23-26页
    3.5 劳动合同解除争议第26页
    3.6 经济补偿争议第26页
    3.7 激励收益的离婚析产争议第26-27页
    3.8 激励收益的继承争议第27页
第4章 股权激励方案的设计-以山东H公司为例第27-40页
    4.1 组织结构及员工激励现状第27-29页
        4.1.1 组织结构第27-28页
        4.1.2 激励措施及问题第28-29页
        4.1.3 股权激励的目的第29页
    4.2 激励对象的选择第29-30页
    4.3 以权益结算的股权激励方案第30-34页
        4.3.1 进行资本的股份虚拟化第30-31页
        4.3.2 激励股份的来源第31-33页
        4.3.3 股东人数的限制第33-34页
    4.4 以现金结算的股权激励方案第34-35页
        4.4.1 进行资本的股份虚拟化第34页
        4.4.2 激励收益的来源第34-35页
        4.4.3 无需考虑股东人数的限制第35页
    4.5 激励股权授予、行权的设计第35-38页
        4.5.1 激励股权行权价值的确定第36页
        4.5.2 激励股权行权条件的确定第36-37页
        4.5.3 激励股份可行权条件的修改第37-38页
    4.6 股权激励纠纷的风险防控方案第38-39页
    4.7 股权激励方案设计第39-40页
第5章 研究结论及展望第40-42页
参考文献第42-44页
后记第44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及科研情况第44页

论文共4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山东省制造业投入服务化程度与绩效评价体系研究
下一篇:集客业务转型推进智慧城市建设策略研究--以山东移动J公司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