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进的无线传感器网络坏点检测算法研究
| 致谢 | 第1-5页 |
| 摘要 | 第5-6页 |
| Abstract | 第6-9页 |
| 1 绪论 | 第9-13页 |
| ·课题研究的背景 | 第9-10页 |
| ·课题研究的国内外现状 | 第10-11页 |
|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1页 |
| ·本文的结构安排 | 第11-13页 |
| 2 WSN概述 | 第13-23页 |
| ·WSN的组成 | 第14-15页 |
| ·节点硬件组成 | 第15-16页 |
| ·通信标准的选择 | 第16-17页 |
| ·WSN的特点 | 第17-19页 |
| ·网络影响因素 | 第19-23页 |
| ·网络覆盖及连通性 | 第19-20页 |
| ·功耗 | 第20-22页 |
| ·其他 | 第22-23页 |
| 3 检测算法网络模型 | 第23-37页 |
| ·网络拓扑结构分析 | 第23-25页 |
| ·网络通信管理机制 | 第24-25页 |
| ·图论基础简介 | 第25-31页 |
| ·基于匈牙利算法的最大匹配 | 第31-33页 |
| ·坏点识别模型 | 第33-37页 |
| ·能观测图和推断图 | 第33-34页 |
| ·报警机制 | 第34-35页 |
| ·行为观测模型 | 第35-36页 |
| ·安全底线对覆盖率影响 | 第36-37页 |
| 4 基于图论的坏点检测算法 | 第37-46页 |
| ·算法结构概述 | 第37-40页 |
| ·算法基本流程 | 第40-42页 |
| ·算法仿真及性能评估 | 第42-46页 |
| ·仿真实验 | 第42页 |
| ·算法性能评估 | 第42-44页 |
| ·算法缺陷性分析 | 第44-46页 |
| 5 改进的坏点检测算法 | 第46-55页 |
| ·捎带传输机制 | 第46-48页 |
| ·节点剩余能量级别 | 第48-49页 |
| ·定义的提出 | 第48页 |
| ·节点能级临界值 | 第48-49页 |
| ·节点损坏确认机制 | 第49页 |
| ·改进后的算法步骤及流程图 | 第49-51页 |
| ·算法仿真及性能评估 | 第51-55页 |
| ·仿真实验 | 第51-52页 |
| ·算法改进前后性能评估对比 | 第52-55页 |
| 6 结论与展望 | 第55-57页 |
| ·主要工作及结论 | 第55页 |
| ·前景展望 | 第55-57页 |
| 参考文献 | 第57-61页 |
| 作者简历 | 第61-63页 |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