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6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6-8页 |
| 第2章 研究方法:历史层次分析法 | 第8-14页 |
| ·自源层次 | 第8-11页 |
| ·异源层次与文白异读 | 第11-13页 |
| ·自源层次与异源层次的区分 | 第13-14页 |
| 第3章 西方传教士著作中注音字母与国际音标的转写系统 | 第14-19页 |
| ·艾氏著作中的注音字母与国际音标的转写系统 | 第14-16页 |
| ·声母系统 | 第14-15页 |
| ·韵母系统 | 第15-16页 |
| ·声调系统 | 第16页 |
| ·其他西方传教士著作中注音字母与国际音标的转写系统 | 第16-19页 |
| ·声母系统 | 第16-17页 |
| ·韵母系统 | 第17-18页 |
| ·声调系统 | 第18-19页 |
| 第4章 百年来上海方言与吴语歌韵字的演变与历史层次 | 第19-31页 |
| ·早期上海方言的材料来源 | 第19-20页 |
| ·早期上海方言材料所见歌韵字 | 第20-22页 |
| ·现代上海方言的歌韵字的演变与历史层次 | 第22-28页 |
| ·市区片的歌韵字 | 第23-24页 |
| ·崇明片的歌韵字 | 第24-25页 |
| ·嘉定、练塘片的歌韵字 | 第25-26页 |
| ·松江片的歌韵字 | 第26-28页 |
| ·上海周边吴语歌韵字的演变与历史层次 | 第28-31页 |
| ·北部吴语歌韵字的演变与历史层次 | 第28-29页 |
| ·南部吴语歌韵字的演变与历史层次 | 第29-31页 |
| 第5章 其他东南各方言歌韵字的演变与历史层次 | 第31-37页 |
| ·徽语、老湘语歌韵字的演变与历史层次 | 第32-33页 |
| ·客赣方言歌韵字的演变与历史层次 | 第33-34页 |
| ·闽语、粤语歌韵字的演变与历史层次 | 第34-37页 |
| 第6章 歌韵字演变的语音学解释 | 第37-39页 |
| 结语 | 第39-41页 |
| 参考文献 | 第41-43页 |
| 致谢 | 第43页 |